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重慶秀山:“紅軍的親人”與“紅軍橋”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社 2016年10月14日 23: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984年,秀山縣政府向李木富老人(左二)贈送題寫著“紅軍的親人”的匾額(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通聯

  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重慶秀山:“紅軍的親人”與“紅軍橋”

  新華社記者谷訓

  在重慶市秀山縣雅江鎮江西村,農民李葉川拿出家中珍藏的一塊當地政府贈送的匾額,上面題寫著“紅軍的親人”。看著這塊匾額,李葉川講起開國將軍段蘇權與他爺爺李木富的一段生死相依、魚水情深的故事。

  1934年11月,紅軍黔東獨立師在掩護紅二、六軍團東征湖南後,奉命東進湘西與紅軍主力會合。途中遭遇敵人伏擊,政委段蘇權左踝骨中彈受傷,與部隊失散。就在段蘇權傷勢嚴重、敵人又嚴密搜捕的危險關頭,秀山農民李木富收留了他,把他藏在家後的山洞中,並找來醫生治療,每天送飯送藥,冒死守護這位紅軍傷員。一個多月後,段蘇權基本傷癒,便告別了李木富一家,繼續追尋紅軍隊伍。

  經過革命戰爭的洗禮,段蘇權成為開國將軍,他沒有忘記當年救護他的淳樸農民李木富。1983年,已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段蘇權回到闊別多年的秀山,參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成立大會,但卻沒能如願找到李木富。後來,秀山縣武裝部尋訪到李木富,段蘇權託人問李木富需要什麼幫助,李木富説自己什麼也不要,只希望能在村前的河上架一座橋,方便父老鄉親。於是,由段蘇權出資、村民們出力的一座水泥橋建了起來,村民們親切地稱它為“紅軍橋”。

  段蘇權看到從秀山寄來的李木富和當年醫治他的醫生的照片,十分激動,回信道:“他們無愧為紅軍的親人,理應受到新社會的尊敬和愛戴。”

  “紅軍的親人”這個名字讓李木富和他的子孫後代感到溫暖,李葉川説,爺爺當年英勇善良之舉正是紅軍精神的體現,在今天,秀山人把這種精神發揚在家鄉建設中。

  雅江鎮目前有兩個貧困村,計劃今年完成脫貧任務,李葉川家所在的江西村就是其中一個,有100多家貧困戶。傳統的油桐種植業幾年前遭遇市場波動的打擊後,當地幹部群眾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根據城市消費趨勢,把産業幫扶的重點放在生態養殖上,還引進農村電商,打通銷路。

  “經過幾年培養扶持,現在純糧食飼養的雞、鴨、生豬和高山放牧的牛羊銷往湖南、湖北、福建等多個省市,借助農村淘寶,臘肉、竹筍、黃花等土特産品更是遠銷全國。現在要做的就是引導幫助更多貧困戶參與進來,加大生産。”雅江鎮幹部楊秀祿説。

  當地鄉村旅遊業也在規劃之中,利用高山杜鵑等自然資源,擬開發建設映山紅風景區。楊秀祿説:“ 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遍映山紅 ,獨特的自然景觀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將是秀山革命老區發展的新希望。”

  這是重慶市秀山縣,紅軍傷員在長征時曾經隱蔽休養的山洞(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通聯

  李木富老人在紅軍洞旁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通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