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企業日子不好過,工作不好找,沒有技能的“4050人員”找份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但,這個“難”在江蘇省鎮江市和平路街道徵潤州社區並不存在,不僅以前有崗位的人保住了飯碗,以前不想工作今年又想找工的人也找到了稱心崗位。
居民們説,這都是“小劉服務工作室”的功勞。徵潤州“整村拆遷”、陸續安置,居民就業要求逐年高漲。社區于2015年初建立融城服務“小劉工作室”(由負責就業工作的社區工作人員劉敏主持)。“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來,成績斐然,尤其是今年,一些居民拆遷款“見底”,開始重新尋找工作,而要解決這一批人的工作問題可不是容易的事。
年近60歲的老王就是其中一員。他年齡偏大、又沒技能,自己找了幾個月沒有結果,最後來到社區,找到了小劉。小劉第一反應是向“親友團”求助。所謂“親友團”是一種昵稱,“工作室”掛牌當天,18家企業自願加盟,長期面向徵潤州社區居民招工。這18家企業基本都是由徵潤州人創辦,鄉情是維持農村社區的重要紐帶。儘管大部分企業都已經搬到丹徒、高新區,甚至是大港,但只要村裏人想找工作,基本上都能給予優先安置。果然,打了兩個電話後,就有企業表示願意接收。
18家“鄉情企業”是提供崗位的主力軍,每年春節前前後都會到社區辦專場招聘會,每次帶來的崗位都在300個以上。劉敏做了統計,兩年來,18家企業已經吸收社區居民2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沒有一技之長的“4050人員”。
但即便企業樂意招,也有求職者不樂意去的情況。剛做媽媽不久的小麗,不願意去工業企業做工,而其他崗位一時又找不到。小劉思考再三,建議小麗乾脆在安置小區附近開一個母嬰用品店,既能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能創業掙錢。小麗家裏有點積蓄,社區又在兩年前購置了200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辦起了做“創業孵化基地”。“本村人可以減免一定的房租,而且還可以申請創業貸款。”在小劉的熱情幫助下,一月前,小麗的創業小店正式開門,生意不錯。
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恩華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小劉服務工作室”已經幫扶9名居民成功創業,幫助8名自主創業者辦理了總額100萬元的小額貸款,為50多人找到合適崗位,受到居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