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劉玉貴,103歲的老紅軍戰士,10年前記者曾採訪過他,如今,他慈祥的臉上多了些歲月的痕跡,説話還是總帶著微笑。
劉玉貴生於1914年,家住四川蒼溪縣雲峰鎮張王村,村後就是嘉陵江塔山灣渡口。這個渡口,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醒目的紅色印記,被稱為“紅軍長征第一渡”。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就是在這裡打響了“強渡嘉陵江”的著名戰役。
劉玉貴當年是渡江大軍中的一名機槍手,他和戰友們一道,穿過槍林彈雨,穿越驚濤駭浪,英勇戰鬥……
“沒船咱們自己造!”
“強渡嘉陵江,是我親身參與的大戰役。”劉玉貴老人聲音洪亮,講起嘉陵江戰役來,掩不住一臉的自豪光芒。
1935年1月22日,黨中央電令紅四方面軍揮師西進,策應中央紅軍北上。敵人為了阻止我軍西渡,以53個團的兵力佈防于約600公里的嘉陵江西岸一線。我軍抓緊進行戰鬥準備。山彎的岩石上刻著醒目的標語口號:“強渡嘉陵江,迎接黨中央”。
當時,嘉陵江上沒有橋,紅軍最急需解決的就是渡江工具,而所有的船隻不是被敵人拖到西岸,就是被敵人擊沉、燒燬了。
“沒有船,我們那時就自己動手造!”劉玉貴話語鏗鏘有力。
他説,部隊在離塔子山30余裏的王渡場造船。聽説為紅軍造船,老百姓熱情很高。造船的老船工、木匠、鐵匠背著乾糧,帶著工具,從十里八鄉趕到了王渡場。部隊也和群眾一起幹,年輕力壯的戰士從數百里外悄悄地肩扛背馱,運來了大批木材。工地上架起了煉鐵爐,造船要用的釘子,來自老鄉們到處蒐集的廢銅爛鐵,老人和娃娃自發到處去撿破爛,就是為了多奉獻幾顆鐵釘。
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日夜不停的勞動,造出了100多條五板子船,每只可容納一個班,工匠還用毛竹扎了3座浮橋和數十隻竹筏,都悄悄抬到嘉陵江邊隱藏好,就等著戰役打響的一聲令下。
“由偷襲改為強渡”
在“強渡嘉陵江,迎接黨中央”的口號激勵下,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3月至4月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渡江戰役。
那時,劉玉貴已經當兵兩年了,膽子不算小。3月28日,強渡嘉陵江戰役前夕,劉玉貴和他的另外5個同鄉,因為熟悉塔山灣渡口地形,被安排到了尖刀班,他們從老關場起身,那晚,天下起了小雨,路上滑溜溜的,走了半夜,大家走到煙峰才吃上晚飯。
3月28日晚9點左右,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發出了“急襲渡江”的戰鬥命令。
劉玉貴所在的渡江突擊隊,接到命令,便快速摸到塔山背後,把事先藏在那裏的幾十條船悄悄往江邊抬,剛剛接近江邊,卻被敵人的探子發現,探子慌張喊:“快些,來噠!”聽到敵人在通風報信,紅軍一邊説著“來就來噠”,一邊衝過去,將那個報信的國民黨兵“咔嚓”一刀砍死了。
劉玉貴作為突擊隊的骨幹,率先突破渡口。突擊隊開始渡江,尖刀班一個班八九個人坐一條船,人人都蹲著,雙手抓住船沿,當地的民工划船。劉玉貴跟著大夥兒下了水,心情很激昂,3月的夜晚,還有點涼颼颼的,但和戰友們擠在一起,卻感覺一點都不冷,心跳得十分有力。
直到先頭部隊連續“摸掉”3個崗哨,進到敵人營部時,守兵才發覺江面有異。敵人發瘋似的向江上開炮,巨浪沖天。於是,紅軍立即由奇襲轉入強渡。塔山上我軍20門迫擊炮和幾十挺機槍一起開火,掩護突擊隊向西岸進攻。後續的大部隊還在江上。岸上敵人不準紅軍靠岸,對著小船瘋狂射擊,紅軍也開槍回擊。劉玉貴自豪地説:“我是機槍手,那時真掃了個痛快,火力不猛,就壓不住敵人嘛!”
“打不死的紅軍”
劉玉貴跟著大夥兒一口氣衝到了杜家壩,遇到敵人碉堡阻擋,子彈從耳邊嗖嗖飛過。他端起機槍還擊,一陣猛烈的機槍掃射過去。有戰士勇敢無畏地衝上去,把手榴彈使勁往碉堡裏面扔,“轟隆轟隆”一陣亂響,炸得敵人鬼哭狼嚎。
儘管早已不算是“新兵蛋子”,但戰鬥的激烈程度,還是令劉玉貴永生難忘。他記得,一個旅的人都被打死了,坡上堆滿了屍體,大家一個勁往前衝,顧不得害怕,也沒人停下來撿槍。“那時山坡上就算滾落銀圓都沒空去撿的,撿了就會分心,會有生命危險。打仗就是不能分心,也不能怕死。”劉玉貴激動地回憶説。
劉玉貴所在的連隊從杜家壩開始,打過杜家壩、禪師觀那道梁,一直打到了劍閣。他們沒日沒夜地打,白天打,晚上就去趁黑摸敵人的武器,從敵人手中奪到了武器,第二天接著又打。
紅軍當年為啥能在強渡嘉陵江之後,迅速擊退敵人的強大火力呢?這就要説起當年的一個“謠言”了,就是關於“紅軍打不死”的説法。
劉玉貴笑著説,打仗嘛,就是要反應快,聽到喊“衝啊”,就抱著槍炮使勁往前衝,使勁朝敵人打。跑乏了,看見一條溝,一下子就躺到溝裏,躺下去歇歇氣,這是天然屏障,敵人就打不著你。等一口氣緩過來,爬起來又接著打。敵人覺得奇怪,説紅軍打不死的嘛,眼見著打死了,一會兒又咕咚冒起來了!
強渡嘉陵江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戰況十分慘烈,紅四方面軍死傷人員也不少,劉玉貴在戰鬥中負了傷,和劉玉貴一同參軍的5名同鄉全都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