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新華村:一個移民搬遷村的嬗變

中國新聞來源:中衛新聞傳媒中心 2016年10月01日 14: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位於同心縣城北7公里處的新華村,是1983年從該縣王團,張家垣,新莊集,預旺等貧困山區搬遷而來的一個移民村,也是一個純回族聚集村。

  當時的新華村是”天上無飛鳥,地上不草,風未起黃沙先行”。

  全村465戶2486人,耕地4812畝。由於土地瘠薄,嚴重沙化,種糧投資大於收入,相當一部分群眾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為吃飽肚子而發愁,很多搬來的移民群眾又跑回了老家,剩下的也是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返回也就抱著一邊走一邊看的態度混日子。

  不僅如此,新華村還因當時歷史遺留問題,村班子鬆散,是遠近文明的貧困村、落後村、上訪村。

  一個人的人生拐點,也是一個村子的拐點。

  1997年,村民馬佔文退伍回家。2000年,24歲的馬佔文在新的換屆選舉中當選為村支部書記。

  “讓一個毛頭小夥子當村支書,而且還是一個矛盾突出,上訪不斷的貧困村,這不是在開玩笑嗎?”鄉鎮領導有懷疑、有擔心。

  “馬佔文真是不知深淺,也不知道咱們村是個啥情況。娃娃好好的生意不做,要當什麼村支書,真是沒事找事。哭得日子在後面呢。”村民有懷疑,有不服。

  馬佔文猶豫過,害怕過,後悔過,但開弓沒有回頭箭,要想讓群眾服只有做出成績,讓事實説話。馬佔文想:“只要凡事公正、公道、民主,思路正確,辦法總比困難多。”為此,他立足本村實際,走訪群眾,召開黨員會,民主生活會,確定本村的發展出路。

  同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馬佔文也帶領黨員和群眾,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大學習活動為契機,以産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改善群眾生産生活環境為目標,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做表率、抓民風、講誠信、創環境、促發展,搶抓縣委,政府創建全區肉牛養殖大縣的機遇,按照《庭院經濟上水平,村莊面貌大變化,畜牧養殖現規模》的發展思路來找出路,求突破,促發展。

  一個村能不能發展、發展的快與慢,關鍵在於村班子強不強,能不能為群眾幹事。

  在與村班子的合作共事中,馬佔文了解了班子成員的辦事能力、協調能力和服務能力,在與農民群眾打交道中掌握了村班子在群眾中的威信、地位。通過幾屆的換屆,馬佔文逐步把那些&&致富、能辦事、幹好事,願意無條件為群眾辦事的,在群眾中有威望的人選到了村班子中。消除了宗族、家族勢力,配強了村班子,形成了團結協作、幹事創業的氛圍。

  近年來,新華村兩委班子也始終以“五個好”為目標,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民風建設為抓手,黨員幹部力爭做到“五個&&”。2008年,爭取建成了標準化黨員活動室(160平方米),設立衛生室、圖書室、閱覽室、殘疾人活動室,計生室等,配套了桌椅,健身器材。有了黨員活動室和辦公場所,村班子的信心足了,幹勁也來了;黨員高興了,群眾樂意進來了,黨員活動室作用真正得到了發揮。村幹部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對院內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結合新農村信息化建設,開通了IPTV寬帶網絡,舉辦設施農業、養殖業等專業培訓班每年不低於15期,豐富了黨員群眾文化生活,黨員活動室也成了群眾的精神樂園。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村民科技文化、信息、娛樂,健身需求,防止了不良風氣的産生,創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為了徹底改變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結合民風建設,創先爭優活動,新華村兩委班子在勞務輸出、肉牛養殖、招商引資,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找出路,求突破。

  勞務産業是一個短、平、快産業,一戶當年穩定輸出一個勞動力,當年可脫貧。

  結合新華村青壯年勞動力多的實際,馬佔文帶領班子成員積極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切實加強務工人員誠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成立了勞務輸出務工隊,由經常在外務工、有一定務工經驗和經濟實力的勞務&&人擔任勞務經紀人。目前,有勞務經紀人11人,務工人員達到500多人,長期在內蒙、新疆、天津、銀川等地務工,年創收700多萬元,這些年走出去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富了,也帶動了本村及周邊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針對長期糧食産量不高、價格偏低,投資大於收入的現狀,結合新華村土地沙化嚴重、用水量大,群眾負擔重的實際,新華村兩委班子自籌經費,先後在陜西、甘肅,靈武等地考察學習。2003年,新華村第一次引進紅富士、星紅星等新品種,發展經果業。2007年首次挂果,在當年的銷售中就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截至目前,該村經果林發展已達1000畝,按目前市場價計算,畝均收入約10000元左右。

  為了加快發展速度,2011年以來,新華村千方百計引進羊絨分梳企業四家,解決就業50人,年收入約60萬元養牛是老百姓的傳統産業,也是“長項”,但如何做大做強這個産業,使效益最大化,成為新華村發展的新課題。

  2009年年底,馬佔文有幸和縣考察團一同到甘肅、東北等地考察學習後,深受啟發和教育。回來後,他搶抓縣委、政府“創建全區肉牛大縣”的機遇。按照“集中養殖,規模發展,示範帶動,整村推進”的發展思路,結合“五統一分”(統一場地規劃,統一建設圖紙,統一建設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放線,分戶經營)要求,把肉牛養殖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産業來抓。2010初開工建設園區,在園區建設中,群眾不支持不願意,意見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馬佔文借鑒了外出考察時學到的一句話“在戰場上國軍的指揮官下的命令是同志們給我上,而共軍的指揮官下的命令是同志們跟我上”。經過近180天的奮戰,新華村建成了富民肉牛養殖園區。為了積極爭取項目支持,解決群眾籌資難的問題,新華村又成立了新華富民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作社,採取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五戶聯保等方式,爭取農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貸款支持。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群眾看到了效益,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村裏的其它群眾對建養殖園區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都想集中養殖,擴大規模。在上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馬佔文立即召開村社幹部會,群眾大會,研究解決群眾的所思,所需。決定將本村一塊嚴重沙化無法灌水且荒了30年的一塊土地作為養殖園區二期擴建工程。經過近120天的奮戰,新華村又一個佔地66畝,入園45戶,建棚圈45座,氨化池45個,水窖45眼,管理房45棟,水,電,路等其它附屬建設基本具備的標中化,規模化的養殖園區竣工。這將為我村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為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徹底改變移民搬遷群眾“有走心,無站心”的現狀。村班子分頭跑包扶單位、跑縣直各部門、各單位,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在縣農牧部門的支持下,建標中化養殖棚圈390座,先後建沼氣池260座,氨化池315個,安裝太陽能灶153台;爭取WFP項目,修U型渠3.2公里,打沉沙池水窖35眼,財政一事一議項目修渠8公里。在縣婦聯的支持下,全村打“大地之愛 母親水窖”70眼。在縣民政部門的支持下,全村實施危窯危房改造195戶。在交通部門的支持下,新修村級柏油路5.9公里。在科技部門的支持下,安裝太陽能路燈16盞。在城建部門支持下,投資建成輕鋼抗震房40套,在縣殘聯的關心幫助下為48戶殘疾人發放種養業扶持資金60000萬元,機動車燃油補助16000元。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植樹約86000株,在就業局, 婦聯,信用社的支持下每年發放貼息貸款800多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汗水和付出,使村變整潔了、變美了,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

  為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新華村結合全縣開展的民風建設活動,著力加強群眾的思想道德、法治、技能等教育,倡導健康、文明、和諧、有序的農村社會風尚。形成講誠信、守信用、用良好信用和誠信環境更好的發展經濟。

現在的新華村已初步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村容村貌換新顏、鄰里和睦、民風淳樸、穩定團結、人心思進,有一種你追我趕的發展氛圍,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新華村也先後被區、市、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勤廉為民”工程先進村,“文明村”“五好村黨支部”、“先進示範村”等。馬佔文個人也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優秀科技特派員”,被吳忠市評為“優秀共産黨員”“創業之星”、被同心縣黨委、政府評為“基層致富&&人”“首屆同心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