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為深入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採訪活動主題,以長征沿線各省區市為主,組織網絡媒體采編人員深入長征沿線和革命老區,重走長征路,探訪長征遺址,弘揚長征精神;深入基層群眾,聚焦精準扶貧,充分展現長征沿線各地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成效。本次活動於8月23日上午在江西啟動,歷經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共6站,于9月29日在陜西結束,央廣網兵分6路採訪,深入基層、走近群眾,用敏銳的目光、細膩的筆觸,挖掘展現長征路上的動人篇章。
探訪長征遺址地 聆聽長征故事 領悟長征精神
江西站,101歲的老紅軍王承登接受媒體採訪
探訪長征遺址地。在江西,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紀念園,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將軍館,葉坪革命舊址群,黃沙華屋舊址,紅井舊址群;在湖南,參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紀念館、賀龍故居、通道轉兵舊址;在貴州,參觀黎平縣黎平會議舊址、甕安縣猴場會議會址、遵義會議會址、仁懷市風溪渡口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在四川,參觀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碑,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館、遺址地,紅軍長征兩河口會議紀念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在甘肅,參觀蘭州市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白銀市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平涼市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革命紀念館、環縣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山城堡戰役紀念園;在陜西,參觀薛家寨革命舊址、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洛川會議舊址、直羅鎮戰役舊址、延安寶塔山、清涼山新聞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切尾巴戰役遺址。
通過講解員們的介紹,網媒記者聆聽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想象一幕幕催人淚下的情景,深切感受了“萬里長征路,裏裏興國魂”的英雄本色和壯烈豪情。
聆聽老紅軍講述長征故事。在江西,101歲的老紅軍王承登胸前挂滿軍功章向媒體記者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老人1930年便參加革命工作,經歷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功顯赫。“打江山不易,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年輕人要吃苦耐勞,更要珍惜和平。”央廣網記者張海振在採訪完老人後感慨:正是這無數革命先烈、無數奔赴前線的軍人,讓我們擁有在和平年代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環境!
四川站,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體驗翻雪山踏草地。在四川,網媒記者站在海拔4114米夾金山山頂,即使穿著衝鋒衣套著羽絨服依然是凍得瑟瑟發抖;在海拔3000多米的日幹喬沼澤地體驗紅軍過草地參觀紅軍過草地紀念碑,部分記者高原反應呼吸困難。難以想象當年的紅軍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是怎麼克服種種困難翻越夾金山穿越大草原。
在長征勝利80週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來到革命老區,參觀革命遺址地,聆聽長征故事,重溫長征歷史,就像一次朝聖,感受著紅色文化的力量,接受著長征精神的洗禮。長征精神,是不屈不撓、頑強抗爭,是艱苦奮鬥、砥礪前行,是英勇無畏、不怕犧牲,這一路的採訪讓長征離年輕一代不再遙遠,讓紅軍英勇的形象變得清晰起來,體會紅軍當年與自然鬥、與敵人鬥的艱辛歷程,更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精準扶貧長征路上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四件事:扶貧、生態、轉型和三農。在眾多考察和調研活動中,扶貧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扶貧開發成為總書記的重點關注內容。這一次網媒記者的採訪,聚焦精準扶貧。
江西站,興國縣傑村鄉含田蔬菜基地(央廣網張海振攝)
江西,在贛州市于都縣,作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村民積極拓展電商業務,目前已開設320個淘寶村級服務站,222個京東村點,13個農村e郵服務站,覆蓋123個貧困村。在贛州市興國縣,電商與農家書屋結合到一起,讓群眾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關鍵之策,“萬畝油茶”、“千畝蔬菜”“百畝白蓮”,促進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摘帽。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産業,形成“山上種油茶、田間種蔬菜、荒坡養蜜蜂”的産業發展格局。
湖南站,十八洞村繡娘(中國網信網 徐可攝)
湖南,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村裏的農婦們搖身一變,成為巧手“繡娘”,一針一線地繡出了自己的脫貧致富路;在“賀龍故里”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紅色旅遊帶動農民增收,還通過“分貸統還”金融扶貧、新型農業産業經營、陽光助學、創業扶持等多種“結對幫扶”模式,今年有望脫貧24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