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彭陽縣做好生態文章實現山變綠、水變清、人變富

中國新聞來源:寧夏新聞網 2016年09月28日 20: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賀璐璐 馬建寧 徐靜 姚振國 胡俊)9月27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寧夏站採訪團來到寧夏彭陽縣古城鎮,站在百里畫廊麻喇灣生態旅遊景區觀景臺上,一座座連綿起伏的綠色丘陵背負著層層疊疊的梯田,耀眼的黃與暖暖的綠錯落交織,形成了美輪美奐的自然曲線,這樣的美景讓記者們讚嘆不已。

  來自彭陽縣委宣傳部的牛玉東指著遠處的山向記者們自豪的説:“這就是典型的88542旱作造林整地模式,被國際友人稱為中國綠色生態長城,長度可繞地球3圈半。十幾年前,彭陽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特別是90年代,每年都會發生沙塵暴,而現在基本沒有,2014年,降水量達到650毫米,生態治理小氣候基本形成”。

  翻開彭陽縣史,1983年建縣時,這裡基本與綠色無緣,自然條件之嚴酷堪稱寧夏之首。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歷屆縣委、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方針不動搖,發揚“彭陽精神”和“三苦作風”,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全縣林地面積累計達到20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縣初的3%提高到26.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建縣初的11%提高到76.3%,初步取得了山變綠、水變清、地變平、人變富的突出成效。

  近年來,彭陽縣採取生態提升與生態旅遊結合、生態提升與生態修復結合、生態提升與産業培育結合的綜合措施,共計栽植1.5米以上針葉樹、3公分以上大刺槐等320余萬株,使麻喇灣流域植被覆蓋度達到9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將該流域打造成了一個集賞花觀光、旅遊休閒于一體的高標準生態旅遊示範區。與此同時,按照“大花園、大果園”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區域小氣候優勢,最大程度利用遷出區耕地,新發展紅梅杏等經濟林5200畝,著力培育林下朝那雞養殖,在注意增添環境色彩的同時,努力為群眾增加收入。

寧夏彭陽縣文化生態旅遊百里畫廊導遊圖

  在彭陽,小流域治理成為該縣最大的溫飽工程、環境工程、基礎致富工程,現在的大溝灣流域、陽洼流域、南山流域等都已形成一道道獨特的景觀。縣委、政府通過連續舉辦以“粉紅花海、魅力彭陽”為主題的山花節活動,彭陽的美名日益遠揚,前來觀光旅遊的人數呈幾何數增長,從另一個角度對彭陽生態建設給予了更高層次的褒獎。

  如今,站在生態建設的新起點上,彭陽在謀求更大的跨越。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彭陽將堅持遠城建森林、近城建園林,增色與增景相結合、增綠與增收相結合、生態與旅遊相結合的原則,按照“一園、兩河、三線、多點”總體佈局,緊緊圍繞林業生態提質增效這條主線,突出抓好生態扶貧、生態旅遊兩個重點,實施林業生態建設、林業産業培育、美麗鄉村建設三大工程,努力實現生態增量、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社會增彩目標的思路,實施精準造林,培育林果産業,發展林下經濟,建設美麗彭陽。

  “彭陽的每一棵樹都是新栽的,沒有一棵是天然的。”在一天的採訪裏,這句話被記者們頻繁聽到,眼前的場景,也印證了彭陽30多年如一日用綠色勾繪的生態建設藍圖是如此的波瀾壯闊,為此,彭陽人民付出了如同紅軍長征一般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堅信老區的人民生活會更幸福美好。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