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小果子、大産業——洛川農民靠蘋果走上致富路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6年09月28日 10: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我種了十幾年的‘紅富士’,現在一年能收入十幾萬。”56歲的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村民梁海寶説道。類似梁海寶這樣的農民在洛川還有千千萬萬,他們通過種植蘋果走上致富之路,將洛川這個革命老區變成了蘋果之鄉。

    標準化種植,打響洛川蘋果品牌

    1947年,洛川縣農民李新安從河南帶來了200株蘋果樹苗,種在自家地裏。從此,蘋果就在洛川乃至陜西安了家。60年後的2007年,洛川縣開始在舊縣鎮洛陽村建立國家級蘋果標準示範園,當地的蘋果種植業從此走上了標準化的道路。

    梁海寶家在蘋果標準園內有7畝地,每年按時從村裏領取農藥補助款和用於覆蓋土地的薄膜。梁海寶説,村裏給了自己很大支持,蘋果連年豐收,質量也好。“我們這兒每年都有許多從四川和廣東來的客商,蘋果基本不愁銷路。”梁海寶站在地頭上,笑逐顏開。

    洛陽村蘋果標準示範園共有980畝。2015年,該園畝均産量3000公斤以上,優果率90%,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4萬元。

    最初,村民對標準化種植是存在抵觸情緒的。洛陽村在2012年大膽在陜西省率先推行蘋果“二次間伐”,每畝需要砍掉一半已栽培的果樹,從原來的28株減少到14株,以徹底解決通風透光條件,便於機械化作業。

    “沒人理解,我們只能一遍遍地做思想工作。”洛陽村村支書馮建海説。除了勸導村民合理密植,馮建海還和一些農戶&&在質疑聲中砍掉了自家的果樹。最終,標準化種植的村民每畝地的收入比一般村民多了1萬餘元。“事實證明,種得多不如賣得貴。”梁海寶説。

    通過標準化管理,洛川全縣50萬畝蘋果園全部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蘋果)原材料生産基地認證,蘋果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效益大幅提高,全縣六成以上果農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全縣蘋果總收入40億元,延安·洛川蘋果的品牌名揚海內外。

    網店賣蘋果,村民搭上“村淘”快車

    “做電商後,從閒到忙,最缺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訂單和金錢。”洛川縣石頭鎮的陳飛龍説。2015年,退伍軍人陳飛龍正式踏足農村電商平臺,在“雙11”前一天上線了自己的網店賣蘋果。到年底,陳飛龍的網店銷售額就已接近60萬元,純利潤10萬元。

    住在洛川縣交口河鎮的李敏翠則立志“微商”事業。去年9月,李敏翠成立“豌豆之家”微信助農聯盟,成立微店71家,銷售以蘋果為主的土特産。2015年,她的微店銷售額達58萬元,其中蘋果銷售額45萬元。

    2014年以來,洛川縣開始在全縣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使“互聯網+”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全縣幹部群眾心中。目前,洛川縣已完成電商人才培訓2901人,孵化相關企業45家。去年,洛川縣被商務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在發展農村電商過程中,洛川縣還特別重視對殘疾人等困難群體進行幫扶。交口河鎮村民屈萬平患先天性脆骨症,縣裏通過“微營銷”精準扶貧和殘疾人電商培訓計劃,讓他也搭上了“農村淘寶”的快車。2015年,屈萬平通過淘寶、微信平臺銷售蘋果、小米等農特産品,年營業額達50萬元。

    截至目前,洛川縣有2220多萬斤蘋果是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出去的。縣政府計劃到2017年實現電商企業蘋果銷售佔銷售總額的10%以上,初步建成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

    洛川縣委書記彭安季表示,做大做強蘋果産業,是群眾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為此,洛川縣投入了巨大資金完善蘋果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蘋果關聯産業鏈,還在2011年興建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蘋果批發市場。“只有最終讓農民的收入不斷提升,才有廣大農村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洛川縣委書記彭安季説。(胡程遠)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