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用20年走向新生 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銅川實踐”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27日 15: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陜西銅川作為産業結構單一的資源性城市就只有一種顏色,那就是黑色。一度,銅川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所面臨的困境是一樣的,在面臨不得不做出的抉擇面前,銅川用20年時間進行探索。9月26日下午,銅川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嚴維佳向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媒體介紹了銅川20年來的轉型實踐。

  銅川位於關中平原向陜北黃土高原過渡地帶,人口86萬,轄3區1縣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座城市因煤而興,因礦設市。境內煤炭儲量30多億噸,是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1958年建市以來銅川累計為國家建設貢獻了5億多噸原煤、1億多噸水泥,這些水泥若壘成1米見方的墻,長度可達6.8萬多公里,可繞地球一圈半還多。

  嚴維佳説,回顧過去,銅川為全省乃至全國爭了志氣,但同時也傷了元氣。

  銅川産業結構單一,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主要依託資源,長期以來形成“一煤獨大”的偏重型産業結構,受此影響,銅川環境污染嚴重。上世紀,銅川一度被稱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此外,開採區塌陷、下崗再就業等社會問題以及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都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這種情況下,銅川如何轉型?

  “2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以再造一個新銅川的魄力、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規劃建設新區,加快結構調整、加大環境治理,全力以赴抓轉型、促發展。”嚴維佳語氣激昂。

  “轉型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立足深度轉型,1994年,市委、市政府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標準,高點規劃開發建設了銅川新區。”嚴維佳説,如今新區經濟總量已相當於一個區縣,已成為全市新中心。規劃建設的裝備製造、文化養生、新型材料等8大工業園區體量也已經佔到全市經濟總量的30%以上。

  同時,銅川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省支持轉型等重大戰略機遇,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區成員城市等等,這些中省政策的支持,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銅川上項目、興産業,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在成功引進一批重大項目的同時,加大傳統落後産能的淘汰力度。目前非煤産業佔工業總産值比重也已經達到57%。農村經濟和第三産業也穩步發展,紅色旅遊持續升溫。據介紹,2015年,銅川旅遊總收入達到65.61億元,是1995年的35倍。

  與此同時,銅川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關閉年産30萬噸以下煤礦,累計關閉了57條水泥生産線、近500家“十五小”企業、強制拆除關閉163家白灰窯、坩土窯。“寧可犧牲GDP,也不要污染,這一點是非常堅決的,不要金山銀山,就要綠山,”嚴維佳説。

  持續的治理終於受到大自然的回報。2013年銅川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宜居生態示範城市,這個過去在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如今就連對環境要求苛刻的瀕危鳥類朱鹮也都來此繁衍生息了。

  銅川還實施了城鄉居民增收、環境污染治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居民整體搬遷等民生十大工程,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20年的轉型探索,嚴維佳總結為“鳳凰涅磐,浴火重生”。他説,轉型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或許後面的轉型之路會越走越難,但經過20年的實踐和探索,銅川已經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未來“轉型銅川”、“美麗銅川”、“健康銅川”、“富裕銅川”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