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佳勇)從“猺”到“傜”只有半邊偏旁部首之差,卻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演繹了一段軍民魚水情的佳話。日前,中宣部組織的全國重點媒體“重走長征路”採訪團一行,來到廣西龍勝縣泗水鄉白麵瑤寨,重溫紅軍當年在這裡“一字獲民心”故事。
1934年12月6日,紅軍經過廣西龍勝縣泗水鄉,紅三軍團某部首長在被當地人稱為“龍舌岩”的地方,會見參加桂北瑤民起義的瑤族同胞,向他們指出革命的道路,並在石壁上書寫“繼續鬥爭,再尋光明”、“紅軍絕對保護傜民”。
期間,一個細微的變化,讓瑤族同胞對紅軍産生了無限的感激之情。
龍勝縣檔案史志局專家賴若龍介紹,國民黨反動統治期間,瑤民經常受到鎮壓和輕視,還被侮辱性地稱為“猺民”。
紅軍來了之後,倡導人人平等,瑤民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於是去掉了反犬旁,改為單人旁“傜民”。
一字變化,讓瑤族同胞看到了紅軍的誠意,也喚起了瑤族同胞對紅軍的擁護,為了紀念紅軍與瑤民之間的友誼,當地人把龍勝縣泗水鄉的奇石“龍舌岩”改成了“紅軍岩”。
80多年後,紅軍岩巍然矗立,向後人提醒這段紅軍與瑤民軍民情深的感人故事。人人平等,各民族團結,各民族融合發展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傳承著紅軍精神。
龍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蒲慶鋒告訴記者,少數民族人口占該縣總人口的比例超過80%,素有“無山不瑤,無林不苗,無垌不侗,無水不壯”的生動説法,僅僅各少數民族的節日就有87個。
白麵瑤寨下方,炊煙裊裊,油茶飄香,村民侯光祖一家不斷地湧來八方的遊客。
“我們家四世同堂,11口人中有苗、瑤、侗、壯、漢5個民族。”侯光祖告訴記者。
“一家四世同堂五民族”,侯光祖家就是當地民族團結的好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