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豆腐裏的紅色故事:鄉親用木頭倣雕頭像為他收屍安葬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軍網 2016年09月23日 12: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

  豆腐裏的紅色故事:鄉親用木頭倣雕頭像為他收屍安葬

  中國軍網記者 毛志文

  山山峁峁,遠遠近近,滿眼綠色。

  這裡是南梁,中國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陜甘邊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

  1934年11月,陜甘邊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標誌著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正式建立。後來,這塊根據地與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地域遼闊的西北革命根據地,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是八路軍三大主力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1935年4月16日,在豹子川、白沙川交界的張岔嶺,敵人包圍了習仲勳帶領的政府工作人員。一位年輕人率赤衛軍掩護習仲勳和政府工作人員轉移到白沙川,不料又遭敵人三麵包圍。最終只剩年輕人自己,但仍堅持戰鬥。因右腿中彈被俘後,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敵人惱羞成怒,將33歲的他殺害,並殘忍地割下頭顱。赤衛軍和鄉親們用木頭倣雕了一顆頭像,為其收屍安葬。

  他,就是1933年10月在南梁參加紅軍的梅生貴。後來成長為南梁根據地地方武裝的優秀指揮員。

  乘著電瓶車一路向前,目之所及,沉吟半晌。時間拔高了這裡的草木,也饋贈了些許現代的氣息。

  南梁鎮有一道享譽盛名的招牌菜——南梁豆腐。有家豆腐坊秉承了先輩的赤心肝膽,做著純手工工藝豆腐。

  “我爺爺當年為掩護紅軍撤退犧牲後,奶奶靠著做豆腐這門手藝養家糊口,奶奶把他的手藝傳給了婆婆,婆婆又傳給了我。”

  一進院門,淡淡的豆香就飄了出來,説話人正是革命烈士梅生貴的孫媳谷清梅。

  革命烈士梅生貴的孫媳谷清梅。鐘偉 攝

  豆腐坊歷經梅家三代婆媳的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大鍋、案板、木套……這些“傢伙事兒”雖然陳舊,卻有著幾分古色古香。

  早上4點多起床,泡豆、磨汁、熬製……7個小時之後,第一波新鮮的豆腐才能出爐。

  豆腐坊雖小,卻傳承著難以忘卻的記憶;豆腐産量不多,卻將南梁英雄事跡傳唱到祖國各地。

  新鮮豆腐出爐。

  “這個豆腐作坊,在我手裏已經經營了20多年,雖然利潤微薄,但為了不讓梅家幾代做豆腐的手藝失傳,我必須得堅持下去……”谷清梅如是説。

  谷清梅與記者交談。

  南梁豆腐。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