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脫貧“長征”路上的“貴州樣本”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網 2016年09月06日 11: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貴陽9月6日電(陳俊松)80餘年前,紅軍長征從湖南進入貴州。紅軍的腳印遍佈了貴州68個縣區,中國革命在遵義迎來生死攸關的轉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突破圍追堵截……

  80餘年後,貴州仍然處在一場“長征式”硬仗的關鍵位置,能否打贏這場硬仗則影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達成的大局。

  這場硬仗就是扶貧攻堅。

  “受區域整體貧困與民族地區發展滯後並存、經濟建設落後與生態環境脆弱並存、人口素質偏低與公共服務滯後並存‘三重矛盾’的制約,扶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 貴州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葉韜毫不諱言貴州當前的挑戰。

  作為“短板中的短板”,貴州省領導多次強調,扶貧脫貧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

  但重壓之下,是貴州的十足底氣。“貴州同步小康的勢頭非常強勁。”在“‘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貴州站的啟動儀式上,貴州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白芳芹語氣鏗鏘。

  歷經數年,扶貧的“貴州樣本”正逐漸成型,扭轉了長期在全國挂末的被動局面。

  抓好“大扶貧”

  我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期,而貴州無疑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截至2015年,貴州有493萬農村貧困人口,佔全國總數的8.8%,在國家確定的“11+3”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涉及貴州的就有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三大片區”。

  此種背景下的“十三五”,貴州把實施大扶貧作為同步小康的重大戰略行動。那麼,什麼是“大扶貧”?

  在今年7月向社會徵集意見的《貴州省大扶貧(草案)》中如此定性:大扶貧就是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力量協調配合等各種措施有機結合的扶貧格局。

  簡而言之,就是動員起方方面面的力量,人人願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

  貴州出臺的各項扶貧開發政策都可謂是填充“大扶貧”框架的內容。比如,貴州每年都要派出5.8萬名挂幫幹部到赴基層,擔當農村奔小康的“領頭羊”和“主心骨”。

  多項扶貧政策,貴州都第一個“吃了螃蟹”:率先推行“摘帽不摘政策”的“減貧摘帽”激勵措施;率先出臺《貴州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率先採取“省領導聯絡、省直部門&&負責、縣鄉組織實施”的集團幫扶模式……

  在扶貧開發的過程之中,扶貧要扶物質,更要扶“人心”,變“被脫貧”為“要脫貧”。從這些政策不難看出,貴州扶貧,多層級,也多角度,總有一些能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

  農村合作社如今在貴州遍地開花,各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大膽闖出了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特色産業的扶貧開發新模式。比如“晴隆模式”重涵養水土,而“畢節試驗”則講究凝聚各方力量。

  不僅貴州自己在奮鬥,從中央到地方的兄弟省市和企業,都投入到貴州的扶貧事業中去。葉韜介紹説,實施中央定點單位幫扶的縣(區)有39個,國有企業結對幫扶的有12個,參與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的則有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

  打響“當頭炮”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的貴州,人地矛盾突出的“水土”已然承載不了未來的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因此被貴州視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

  剛剛過去的8月,全國異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貴州召開,對當前和今後的一個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貴州將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34.5萬農村貧困群眾將搬進新居。

  易地扶貧搬遷是貴州“三個三”的扶貧工作方針之一,葉韜表示:“在貧困老區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務時予以傾斜,完善後續生産發展和就業扶持政策。”

  搬遷不是目的,脫貧才是目的,貴州曾在此方面“吃過虧”。貴州此前主要採取農村搬農村的有土安置,結果不僅搬遷農戶難脫貧,還拖累了安置地“原住民”。

  如今,貴州換了“打法”,集中安置成了優選項。在貴州今年第一批搬遷的30萬人中,多集中安置在城鎮、産業園區、旅遊服務區,其中縣城安置佔29.1%、集鎮佔46.5%。

  易地扶貧搬遷要讓民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就需要足夠的産業和就業扶貧行動。去年出臺的貴州精準扶貧“1+10”配套文件中就提到,要扶持貧困地區建設農業示範園、發展鄉村旅遊、大力實施電商扶貧等措施。

  “通過多年努力和堅持,(貴州)已形成了‘東油西薯、南藥北茶、中部蔬菜、面上乾果牛羊’的扶貧産業格局。” 葉韜説,貴州茶葉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僅遵義的茶葉種植面積就達205萬畝,投産的面積140萬畝,畝産值5100元。

  就在近日,全國首個省級扶貧館——京東貴州扶貧館正式上線,貧困農民的增收渠道被再次拓寬。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將對13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到2020年,實現搬遷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收入水平明顯提升。

  奏好“交響曲”

  貴州山區裏藏著眾多“窮窩窩”,環保重要性又使貴州放棄引進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産業,謀發展和保生態於是成為貴州必須守住的兩條底線。

  “堅守兩條底線,就是要‘兩線一起守,兩山一起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守護綠水青山與換得金山銀山間實現雙贏。” 葉韜如此表示。

  綠色經濟和綠色改造是貴州産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不久前,貴州獲批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貴州需要發揮更大的生態“樣本作用”。

  除了綠色産業外,最“無污染”的當屬第三産業,毫無疑問,旅遊是其中的重頭戲。而在貴州,綠色鄉村是旅遊業,俯首皆是的紅色資源也是。

  貴州是紅軍長征11省中活動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紅軍發展壯大之地,因此留下的革命遺址也很多。

  從響噹噹的遵義會議舊址到略顯冷門的木黃會師紀念館,紅軍行經的“老少邊窮”地區正試圖用活“紅色氣質”,打造地方經濟新引擎。貴州多個紅色景區已被列入全國1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紅色旅遊已成為貴州扶貧的重要路徑。

  貴州是紅色革命的聖地,也是利用好紅色精神促進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實際上,貴州儘管因為地理環境的限制一直處在追趕中,但長征精神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在發展生態經濟、改善民生方面有口皆碑。”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孫凱如此表示。

  “紅色”和“綠色”兩種資源在旅遊上奏出了“和音”。今年上半年,貴州旅遊實現井噴式增長,接待遊客人次達2.57億,同比增39.2%,旅遊總收入也同比增了41.1%,顯著地帶動了脫貧攻堅。

  “綠色是多彩貴州的底色,紅色是多彩貴州的主色調。” 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小康辦副主任王瑞軍説,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將會使多彩貴州更加精彩、更加迷人。

  多彩貴州的“樣本”作用正在被數據證明: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5年貧困人口減少656萬、35個貧困縣摘帽……

  而在白芳芹看來,最難能可貴的是:全省各級幹部如饑似渴抓發展,寧可苦幹、不可苦熬,越幹越想幹、越幹越會幹、越幹越能幹。白芳芹因此信心滿滿:“貴州必將在同步小康的新長征中取得新的勝利!”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