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旅遊+扶貧,新模式助力武陵源區脫貧摘帽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6年09月05日 17: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拔地而起的石柱直衝雲霄。

位於湖南西北部的武陵源區風景獨特,以石英砂岩楓林為主的張家界地貌更是聞名遐邇。2015年,武陵源景區旅遊規模突破19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80億元。正是依靠“強勢”旅遊業的帶動,武陵源區扶貧工作也走在了全省前列。“2016年底將實現全區徹底脫貧摘帽”,武陵源區扶貧辦負責人毛成周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武陵源在建區初期,4.5萬左右人口基本都為貧困人口,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基本溫飽都不能解決,與現在的富裕生活有天壤之別。

窮則思變。毛成周介紹,武陵源區樹立了“全域旅遊”理念,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産業。在中心城鎮周邊貧困村開發週末親子遊、自駕遊、揹包遊等特色旅遊産品,在核心景區周邊貧困村開發生態遊、探險遊、戶外體驗遊等特色旅遊産品帶動了貧困村轉型發展。

特色農業也是武陵源區的主打品牌,中湖魚泉貢米、天子山辣椒、協合菜葛菜葛、索溪峪西蘭卡普土家織錦織錦等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熟知,實現了旅遊特色農業的鄉(街道)、村(居)貧困農戶全覆蓋。

據統計,目前武陵源區依託旅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服務人數2萬多人。在城區、景區從事交通、餐飲等旅遊服務的從業人員中來自本土村(居)民的佔28.8%。家住天子山附近泗南峪村的陳友年就是一名景區保潔員,採訪中她告訴記者,在景區做保潔員每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資,極大改善了生活。

 如今,武陵源區已經有24個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了100萬,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大幅改善,貧困人口降至3516人,貧困發生率降到7%。旅遊+扶貧的模式在武陵源得到了成功驗證,來“取經”的單位絡繹不絕。

“一手抓扶貧、一手抓旅遊”,旅遊反哺農業、扶貧對接旅遊,武陵源區探索出一條“精準扶貧”的好路子,也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好模式。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