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長沙9月4日電(記者 張晶)4天,2000公里。一段紅色之旅,學習之旅。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記者參加了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湖南站)主題採訪活動。
8月30日,採訪團從懷化市出發,深入通道、鳳凰、花垣、桑植、武陵源等地的革命老區、革命紀念館及扶貧點,一路探尋長征遺跡,採訪幹部群眾,記錄發展變化。
難忘紅軍長征史。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英勇的紅軍將士們不畏懼、不消沉、不退縮,用鮮血和生命、信仰和決心寫下了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
難忘湘西大山情。老區人民曾經為革命勝利、新中國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片熱血浸染的紅色土地上,老百姓們脫貧致富了嗎,現在過得怎樣?
唯有親身經歷,才能準確回答。
第一站,我們來到通道侗族自治縣。因生態環境良好,通道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縣城大街小巷綠樹成蔭,城外溪流清澈見底,恭城書院的通道轉兵會議舊址遊客川流不息。
紅軍通道轉兵,給當地老百姓留下了珍貴的紅色遺産。通道以紅色旅遊景點恭城書院為核心,大力推動紅色記憶、生態文化、民俗風情三大主題旅遊線路。去年,共接待各類遊客26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1億元,旅遊業逐步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記者感受到村民們生活的“甜蜜”。去年,全村水果産值達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從事水果種植産業收入10萬元以上的大戶就有20多戶。
靠種植水果發家,曾經菖蒲塘村最窮的朱友軍,現在住的是三層小洋房,還是村裏第一個裝空調、買電腦的村民。
那個被媒體多次報道的施全友娶媳婦了。在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兩口子開辦了村裏第一家農家樂。今年春節期間,一家人忙得熱火朝天,殺了8頭豬,賣了1000多斤臘肉。
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施全友家裏不僅添了消毒櫃、冰箱、滾筒洗衣機等大件,還花8萬元買了一輛小轎車。
位於武陵山脈腹地的張家界桑植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的起點。這個老少邊窮的山區,也是張家界市扶貧攻堅主戰場。
在“賀龍故里”洪家關白族鄉,因美麗鄉村建設、紅色旅遊帶動,農民增收渠道大大拓寬。不僅如此,通過“分貸統還”金融扶貧、新型農業産業經營、陽光助學、創業扶持等多種“結對幫扶”模式,洪家關鄉有望今年脫貧2497人。
當前,湖南的精準扶貧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記者不禁在思考,走完這2000公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我想,我們網媒要肩負起“新長征路上”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的使命,不遺餘力地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國人鼓勁、加油、助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