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張家界武陵源區:“奇山異水”如何脫貧致富?

中國新聞來源:中青在線 2016年09月04日 22: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暑期遊客旺季剛結束,對於張家界武陵源區的導遊羅啟俊來説,客流量的減少讓他終於可以稍緩一口氣。前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的旅行團接踵而來,最多能為他帶來一個月10000元的收入,即便是淡季,每個月他也能得到約6000-7000元。旅遊業的發展讓他的工資翻番,自己的家更從農村的平房遷入了市區的樓房。

  “以前張家界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只有三三兩兩幾棟房子”,從事導遊近20年的羅啟俊告訴記者: “整個張家界的旅遊,這幾年都在持續發展”。而在張家界,他的收入還屬於中等水平。

  張家界所屬的武陵源區位於湖南西北部,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張家界市下轄的桑植縣等地更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擁有賀龍故居、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等多處紅色遺跡。建區20多年來,武陵源堅持旅遊立區,使一個昔日的貧困山區一躍成了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2015年旅遊規模突破1900萬人次。

  建檔幫扶,聚焦“造血式”脫貧

  張家界武陵源名勝風景區景觀

  提到湖南旅遊,張家界的名牌幾乎無人不曉。殊不知,這些驚艷世人的“奇山異水”也一度被人稱為是武陵山區的“窮山惡水”。張家界下轄多個平級的縣、區,“2015年前,全區共有1787戶、5792位脫貧對象”,張家界武陵源區農辦負責人毛成周向記者介紹到,近年來,武陵源區採取了為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定制計劃精準對接、健全駐村幫扶追責機制等措施,展開扶貧攻堅。2015年已幫助2000多人實現了脫貧。

  這樣的進步,主要得益於當地政府因地制宜,針對貧困人口構建的“鄉、村、戶”三級産業體系,即通過鄉級特色産業、村級資産性收益項目、幫扶幹部定制穩定增收性家庭産業三個層面,為轄區內的居民實現“二對一”、“一對一”等對口幫扶。毛成周表示,為了保證貧困人口脫貧後不再返貧,當地鼓勵貧困戶參與各類集體性經濟項目,第一年投入後,第二、三年得到的收入將逐年增長,這種“造血式”扶貧,為當地脫貧致富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有效途徑,達到“扶真貧,真扶貧,精準識貧”。

  張家界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張家界利用區位優勢,每個鄉村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産品産業項目,如魚泉貢米、天子山辣椒、土家織錦等,並借助這些農産品充實旅遊産業,據統計,從1989年到2015年,全區國民生産總值由290萬元增加到44.81億元,綜合實力不斷攀升。

  據了解,當地政府拿出了9000萬左右資金投入扶貧工作,武陵源區還專門成立了脫貧攻堅指揮部,預計讓剩下的3000多人能夠在2016年全部脫貧,並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

  “天門狐仙”實景音樂劇,帶動村民增收

  對於張家界市雙俠村37歲的村民李宗利來説,從七年前開始,她的晚上多了一項新的活動,便是牽著自家的牛上臺演出,這讓她每個月又多了1500元的固定收入,“這個演出招的演員對本地人優先,剛好我家裏又有一頭牛,就過來表演了”,李宗利笑著對記者説,“現在牛一聽到那個音樂,它自己都會走了。”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音樂劇演出現場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當地的居民也有了更多增收的方式。2009年10月,一場據湖南當地民間故事“劉海砍樵”改編、被命名為《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的大型山水實景魔幻音樂劇在天門山腳下首演,據了解,該演出投資1.2億,通過大量機械、魔術等特效講述一段感天動地的人狐之戀。其中的“狐仙”賈婷婷來自四川,主演狐仙一角已經有兩三年,作為舞蹈課老師,她時常和自己帶的好幾個當地職業學院的班級學生一起同臺演出。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的舞臺總監宋欣稱,在3-12月的演出季期間,他們堅持每天一場,風雨無阻。參與演出的數百人中,除了專業舞蹈演員和當地學生,雙俠村也有近20位村民參與其中。這些村民用自己夜晚的空余時間參與表演,自己的戲份演完就可以退場,每個月都可以獲得千余元的固定收入。

  商戶政府攜手共享資源,共赴小康路

  除了人文資源,張家界的自然景觀更為世界矚目。每天風起雲涌、瞬息萬變的美景,總會被一個叫周明發的人定格在鏡頭中,他已經在這裡住了20年。為了記錄摯愛的美景,1998年周明發帶著自己用全部積蓄購置的進口相機,和妻兒一起來到這裡定居。他在天門山景區的賀龍公園附近開了一家小店,主營由自己繪畫、拍攝作品製成的明信片、畫冊,備受好評,被大家稱為“天子山守雲人”。

  隨著遊客越來越多,周明發的攝影作品也廣為人知,當地政府以低於市場價的租金的價格,為他尋得了一個攤位,方便其經營,他的攝影作品通過政府的推廣採用,成了張家界的一張張旅遊名片,這也為他帶來越來越多的收入。可對周明發來説,不管收入多少,“賣了的錢,拿去買鏡頭、買膠片”,他告訴記者,現在,他每年會將自己製作的兩萬餘冊明信片低價批發給當地村民,讓大家也能夠通過銷售獲得收入,實現同步增收。如今,張家界的人民正以與時俱進的嶄新姿態,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傅曉羚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