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編輯記者參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用過的物件。
紅網張家界9月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肖懿 實習生 盧欣)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今天,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湖南站活動的編輯記者來到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參觀學習,重溫長征歷史,緬懷先烈。
1935年9月,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長征即將到達陜北,紅二、六軍團堅持在湘鄂川黔根據地。蔣介石調集22個師外加5個旅,共130個團、30余萬人,加上地方保安團,總共40萬人“圍剿”紅二、六軍團。當時紅二、六軍團總兵力只有4個師、12個團,近2萬人,加上地方獨立團、遊擊隊,仍然不及敵軍的十分之一。
10月下旬,敵人完成了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堡壘封鎖,隨著敵人的堡壘封鎖越來越緊,紅二、六軍團能夠活動的地域一天天縮小,形勢日益危急。任弼時、賀龍等領導人開始醞釀戰略轉移。
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聯席會議,果斷決定進行戰略轉移,突圍遠征。
11月上中旬,紅二、六軍團主力在桑植集結,進行整編和短期修整,準備突圍,兩個軍團共6個師、17個團、18000余人。
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分別在桑植縣劉家坪幹田壩和瑞塔鋪楓樹塔舉行誓師大會,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講話,軍委分會主席賀龍下達突圍的命令。當晚主力部隊出發,由此開始長征。
紅二、六軍團根據掌握的敵情,由紅十八師向西牽制敵人,主力部隊向東南突圍,11月21日在大庸縣城渡過澧水河,突破敵軍的第一道封鎖線,25日渡過沅水,突破敵軍第二道封鎖線,然後兵分三路直插湘中,開始艱苦卓絕的轉戰長征。
1936年7月初,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甘孜會師,接著,中革軍委頒布了關於組織紅二方面軍及幹部任職的命令,任命賀龍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兼二軍軍長,任弼時為政治委員兼二軍政治委員,蕭克為副總指揮,關向應為副政治委員。
紅二方面軍繼續北上,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肅隆德西北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紅二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先後轉戰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甘肅、寧夏、陜西8個省,行程2萬餘裏,進行大小戰鬥110多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部隊尚存1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