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郭城)在湖南省“人頭形”版圖的“下巴”部位,有個通道侗族自治縣。1934年12月11日,中央紅軍長征佔領縣溪城,次日中央領導人在這裡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決定改變原定向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計劃,改向貴州西進。這就是攸關中央紅軍命運的生死抉擇——黨史上稱之為“通道會議”和“通道轉兵”。
根據對館藏文獻史料多年研究,湖南省懷化市檔案局原局長林順萬向媒體揭秘了“通道轉兵”時,攸關中央紅軍命運的真實內情……
一個大口袋,等著紅軍鑽
林順萬説,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1943年10月,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等倉促決定中央紅軍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從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于都出發,向賀龍、肖克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所在的湘西進軍,開始長征。
這時,蔣介石在我軍前進方向的要道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部署了約三四十萬人的兵力,企圖阻擊和消滅我中央紅軍。11月的湘江之役,紅軍折損過半,總兵力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當紅軍渡過湘江後,蔣介石又調集7個師,在通道縣城以北的武岡、綏寧、靖縣、會同、芷江、黔陽一帶追堵紅軍,以五六倍于紅軍的兵力,佈下了一個大口袋。
“通道會議”決定紅軍轉兵
林順萬介紹,湘江之役慘敗以來,許多紅軍高級領導人在思考紅軍去路問題。
12月12日,中央領導人在通道縣城召開了緊急會議。會議在縣城東邊小山丘上的“恭城書院”舉行。這是一座非常寬綽的別墅式書院,要進書院須登上20多級臺階。參加會議的主要領導人有博古、周恩來、洛甫、王稼祥、朱德、毛澤東、劉伯承,還有李德。這次會議議題重大,是討論中央紅軍的去路問題,討論去路問題的會議在通道召開,頗具象徵意義。通道的確也是一條“通道”:向北可進入湘西腹地,向南則通桂北,向西可進貴州,位於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
會議由周恩來主持。在聽完李德和博古發言後,毛澤東詳細分析了蔣介石的兵力部署,説蔣介石做好了一個大口袋,等著我們去鑽。王稼祥、洛甫、朱德等紛紛表示支持毛澤東的意見。博古問了一句:不按原方案走,紅軍應往哪去呢?毛澤東果斷地説:我們何不來個避實就虛,甩掉眼前的強敵,到貴州去。會上經過毛澤東曉以利害的開導,經過王稼祥、洛甫的據理力爭,最終採納了毛澤東的建議。最後,周恩來作了總結:只有改變進軍方向,西入貴州,我軍才能擺脫險境。
紅軍擺脫險境走向勝利
會後,中央紅軍在通道縣沒有北上湘西,而是繼續向西前進。12月14日,紅一軍團一舉擊潰貴州軍閥王家烈的2個團,攻佔貴州東南角的黎平縣。16日,中共中央機關、紅軍總部和直屬部隊進駐黎平。中央紅軍的這一行動,完全出乎蔣介石的預料,使其部署在湘西的幾十萬大軍置於無用之地。18日,黨中央在黎平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進軍貴州的正確主張。不久,紅軍強渡烏江,挺進遵義,在遵義又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系統批判了博古“左”傾領導者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一步步走向奪取全國勝利。
林順萬認為,“通道會議”決定“通道轉兵”,則是中央紅軍長征中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生死抉擇,是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起點,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