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記者手記:“鹹鴨蛋”奶奶的質樸心願

中國新聞來源:光明網 2016年08月27日 09: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網絡媒體走轉改】手記:“鹹鴨蛋”奶奶的質樸心願

  廖秀英老人和她的鹹鴨蛋

  雖然與瑞金壬田鎮鳳崗村的廖秀英老人素未謀面,但對她的故事卻並不陌生。在採訪這位當地紅人“廖奶奶”前,網上檢索關鍵字查詢發現“八旬老太試水農村電商賣鹹鴨蛋”“電商明星廖奶奶”等媒體相關報道,詳細講述了這位老人腌鹹鴨蛋“創業”的故事。

  8月25日下午,採訪團來到了鳳崗村廖秀英老人家裏。此時,廖秀英正在和二兒媳婦坐在院子裏腌鴨蛋。老人身穿深色花布短衫,花白的頭髮上戴著一個舊式發卡,手上還沾滿了腌制鴨蛋的黃泥水。

  今年86歲的廖秀英祖籍廣東,在日本侵華時期,她被參加革命的父母送到江西瑞金避難。父母為國捐軀後,她便紮根在這片紅色土地。

  廖秀英所在的村落鳳崗村山清水秀,土鴨自然放養,鴨蛋營養價值高。廖秀英對們説,早年家裏條件差,常用當地的土方法腌制鹹鴨蛋,一部分用來改善家人伙食,另一部分用來售賣換取生活費。“在農村,雞蛋、鴨蛋很常見,但以前都是奢侈品。除非家裏來了客人,才舍得買、舍得吃。”

  從16歲開始,廖秀英便開始腌制、售賣鹹鴨蛋,多年來逐漸練就了腌蛋的好手藝。然而,真正靠腌制鹹鴨蛋脫貧致富,還要從2015年説起。

  隨著電子商務産業發展的春風吹入瑞金,當地掀起了電商産業進農村的熱潮。借助郵政部門的扶持,廖秀英搭上了電子商務快車。當年5月份,她的“廖奶奶鹹鴨蛋”登陸“村郵樂購 農村e郵”電商平臺,並成立了合作社,具體網絡銷售工作由老人的孫子、孫媳負責。僅僅一年的時間,依靠電商平臺共賣出鹹鴨蛋200萬餘個,月純利潤達18萬元。

  “看到這麼多人買您的鹹鴨蛋,您高興嗎?”聽到的提問,廖秀英老人咧開嘴笑著説,“高興啊,當然高興。”

  “為什麼高興?”老人想了想回答:“看見別人吃我的鹹鴨蛋後説‘好吃’‘愛吃’,就覺得很高興。”

  “您知道互聯網嗎?了解網絡嗎?”廖秀英説:“鴨蛋可以放在上面,讓很多人買,讓人們都能吃到。”

  ……

  或許眼前的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並不知道具體什麼是“互聯網”,什麼是“電子商務”,甚至可能也並不清楚與她的合作社聯絡緊密的“農村e郵”的運營流程。我想,稱她是一位民間老手藝人或許更為合適。

  “如果有人想學你的技術致富,願意教嗎?”老人很迅速地回答道:“願意,願意”“如果你想學,我一會兒就可以教你。”

  “您現在有什麼心願?”老人説,“想讓更多人學會技術。有錢大家一起賺,大家一起致富。”

  或許因為廖秀英不會説普通話的緣故,與交流中言語並不多。不過,這幾句話簡單、淳樸的回答,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採訪過的原《經濟日報》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

  30年前,羅開富繼紅軍之後,按長征原路、同樣用時368個日夜走完了兩萬五千里。他在講述自己的“長征”故事時提到,1984年11月7日,他走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一位名叫徐解秀的老太太説自己50年前的昨天晚上,有3位女紅軍在長征途中到家裏借宿,臨走時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了一半給她。老人説:“她們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紅軍,什麼叫共産黨,共産黨和紅軍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什麼是長征精神?什麼是優良的革命傳統?作為革命烈士後代的廖秀英這種“無私教技術,帶大家致富”的質樸心願,這種幫助他人、團結互助、致富不忘鄉里人的奉獻精神,不正是像這3位女紅軍一樣嗎?她的所想、所做、所盼不正好是對革命老區優良傳統的傳承與實踐嗎?

  我們在採訪中發現,這兩年廖秀英的合作社一直帶領著村民們精準脫貧致富,去年合作社吸納了23戶貧困戶,今年又擴充到了33戶。在革命老區,我們期待有更多像廖秀英老人這樣的“領頭人”,傳承優良革命傳統精華,無私地帶領著老區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文/圖 光明網李政葳)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