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基層黨組織:長征路上奔小康的堅強堡壘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網 2016年08月26日 11: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廖德方在為採訪團介紹五龍村的黨建工作

  新華網福州8月25日電(李琛 劉默涵) 見到廖德方的時候,他正在和村裏的入黨積極分子談心。

  廖德方今年53歲,是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的村支部書記。

  廖德方談心的對像是個年輕人,小夥子叫廖炎河。2010年大學畢業,2013年回鄉創業,辦起了黃酒廠,“村黨支部帶著黨員領著村民一心一意致富奔小康,這對我觸動很大。我渴望成為一名黨員,願意把我掌握的釀酒新技術教給村民。”

  五龍村毗鄰“古田會議”會址,下轄5個自然村,人口1270多,現有黨員56名。過去幾年,在村黨支部和黨員的帶動下,五龍村在“小康”道路上越走越順。數據最有説服力:該村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6000多元,已經攀升至2015年的11000多元。

  黨員&& 農家樂打頭遊客進村了

  昨日,記者隨“‘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採訪活動團來到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村子毗鄰古樸莊嚴的古田會議會址前遊人如織,火紅的紅色旅遊讓五龍村裏同樣人來人往,村民們忙並開心著。

  2009年以前的五龍村民卻沒有這麼開心。當時,“古田會議”會址已是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一年可以吸引上百萬人次到此參觀、瞻仰。村民説,當時因為道路不通暢,加之村裏沒有吸引遊客的亮點,很少有人走到村口。

  改變從2009年3月村黨支部換屆開始。廖德方當選支部書記,到現在他已連任三屆。

  上任伊始,廖德方琢磨得最多的事情是:面對如此大的旅遊蛋糕,五龍村如何嫁接,讓村民走上小康路。幾經思考,他把眼光放到了鄉村遊上。有了方向,廖德方帶領村幹部到市、縣、鎮裏尋求支持。五龍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爭取籌措了1000多萬資金。

  “不怕大家笑話,當時村裏人去鎮上,大家一眼就認出這是從五龍村來的。為啥呢,當時出村只有一條破爛的土路,村民出去都得穿上雨靴,上面沾滿黃泥。”廖德方笑道。

  有了錢,廖德方和村支部班子成員商量決定,先從改造基礎設施著手,從村子修了一條1公里多長的水泥路通往會址景區,改造了公共廁所、裝上了路燈。

  基礎有了,從哪下手呢?從外地考察帶回的經驗看,鄉村遊首先就是要用鄉土特色吸引遊客。於是廖德方組織黨員開會,動員黨員要&&。8名黨員一商量,在家裏辦起了農家樂。

  遊客在農家樂裏吃的是鄉村特産、住的是農家大院,還可以在菜地摘菜現炒,不少遊客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裡田園生活。

  在8名黨員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辦起了農家樂。為了提高服務質量,規範經營、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村黨支部&&成立了農家樂旅遊協會,通過“支部+協會”的模式,加強對農家樂經營管理等。

  農家樂打頭,五龍村的鄉村遊越來越旺,村民的積極性高漲,目前村裏已經有二十幾家農家樂、鄉村旅社,可同時接待上千人就餐,有床位近200張。2013年至2015年,五龍村年接待遊客76萬人次,旅遊經濟總收入達到9300余萬元,解決200余人的勞動就業問題,農家樂示範戶每月純收入3000多元。據統計,今年前七個月,村裏接待的遊客數已經突破70萬人次。

  挖掘文化 客家黃酒成致富新項目

  光有農家樂還不夠,鄉村遊産品還是太單一、受益的村民也不多。廖德方和村黨支部又在思考一個新問題:如何把村子裏的旅遊做成一個綜合的産業、把它做大做強。

  根據規劃,村子裏很快建起了客家風情文化街、五龍村民俗文化廣場,組建了聖地藝術團,村裏的30多個小夥子、姑娘被發動起來,成立了農民舞龍隊、村姑歌舞隊,進一步拓寬了遊客體驗內容,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

  五龍村有遠近聞名的沉窖黃酒,因為運輸過程中容易變質,村民們大多自釀自飲。這可是個好東西,能不能做成産業呢?剛好2013年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廖炎河對黃酒很感興趣,他通過技術改造,克服了運輸過程中易變質的難題。

  在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廖炎河辦起了黃酒廠。他除了雇請村民當工人,還把技術教給其他村民,支持他們辦廠。目前,廖炎河的黃酒年産值可達20多萬元,村裏有好幾戶村民也辦起了酒廠。

  村支部經過論證,決定以廖炎河的酒廠為依託,規劃了一個200多畝的黃酒文化園,目前正在招商引資。該項目建成後集黃酒釀造、黃酒文化展示、遊客釀酒體驗等為一體。“這個産業除了拉動就業外還會帶動農産品的生産、銷售。”廖德方説。

  除此之外,五龍村屬於多山地帶,村黨支部因地制宜,打造生態觀光農業,目前已建設了千畝生態觀光農業長廊。對於離旅遊區較偏遠的自然村,村黨支部幫助村民引進技術發展大棚蔬菜生産。“根據不同自然村的條件,發展不同的特色經濟。我們的目標是:奔小康路上,不能讓一個村民落下。”廖德方説。

  支委擔責 發揮黨支部的堡壘作用

  發展經濟,黨建先行。廖德方2009年當上村黨支部書記以後,一直在支部的堡壘作用、黨員的&&作用上下功夫。

  “基層黨組織是戰鬥堡壘,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長征路上,我們基層黨組織更應該發揮這一作用。革命戰爭年代,‘我是黨員我先上!’是激勵無數人浴血拼搏的衝鋒號;今天,‘我是黨員跟我走’應該是黨員帶領群眾奔小康的集結號。”廖德方對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有著深刻的理解。

  黨員&&不僅僅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具體工作中,五龍村黨支部推行支委崗位責任制。把村裏的工作分為致富帶富示範、鄉村文明宣傳、村務公開監督、社會治安維護等崗位,每個崗位由一名支委領頭,帶著幾名黨員共同承擔。責任到人、分工合作,支委、黨員的責任心、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村裏的黨建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的肯定,五龍村黨支部先後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還被中組部表彰。2015年五龍村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的榮譽稱號。

  今年以來,村黨支部還把“兩學一做”結合到實際工作中,要求黨員在經營活動中要自覺守法。前不久,一名黨員在經營中因為虛開增值稅發票,被嚴肅處理,並按相關程序開除了黨籍。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在看著我們,我們這麼做、他們跟著做,我們不能辜負村民的期望。”廖德方説,有兩個利好消息,一是古田會議會址已通過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評審,二是五龍村至龍岩市區的快速通道即將打通。借此利好,村里正在籌建遊客接待中心,“相信用不了多久,村裏整個旅遊産業會更上一層樓。”廖德方對五龍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紅土地上 村支部堡壘作用顯現

  在此次“‘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 ”主題採訪活動中,記者從長汀一路走來,像上杭五龍村一樣,農村黨支部的堡壘作用、黨員的&&作用,在閩西這片紅土地上隨處可見。長汀縣上蕉村、同仁村、鄧坊村等都是經濟、黨建兩手抓,處處呈現出“黨建促發展”、“黨員帶民富”的火熱場面。

  福建省長汀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省級扶貧重點縣。長汀縣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該縣現有5個貧困鄉、78個貧困村、貧困人口6222戶20871人。該縣長期注重基層黨,以黨建促發展。2015年整頓轉化37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同年基層換屆時,792名致富能手充實進村級班子;縣委還分期輪訓村黨組織書記,提高他們&&致富、帶領致富的能力。

  在加強基層黨建的同時,長汀縣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型建設。在農村推廣“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鼓勵和引導村黨組織、村幹部、黨員創辦、聯辦各類協會或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幫助農民就業增收。該縣還推行黨員黨員聯絡服務群眾“一帶十”制度,每個黨小組聯絡10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絡10戶貧困戶。

  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中,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黨員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據統計,長汀縣2012年到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85元增長到11658元,貧困人口減少1.7萬人。

  長汀同仁村60多歲的村民老廖對記者説:“我剛剛寫了入黨申請書,看到黨支部、黨員實心實意帶著我們致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跟著黨走才能奔小康。”

  五龍村黨支部支委一人一責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