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網絡媒體走轉改】三代人的“長征路”:不畏艱辛 繼續前行

中國新聞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2016年08月24日 19:2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image001

  老紅軍王承登向採訪團講紅軍長征故事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胡康林) 在“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年輕的記者們在踏上江西這片紅土地後,遇到了兩位長征故事講述者,迎來了紅色第一課。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應不斷前行

  一把椅子,一支話筒,今年101歲的老紅軍王承登拄著拐杖步入會堂,向簇擁而來的50多名媒體記者講起了長征路上的故事。這是參加“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年輕記者們上的第一課。

  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回憶起長征路上與敵人的抗爭,王承登老人的雙手揮舞得鏗鏘有力,這位期頤之年的老人儼然回到青春歲月,昔日長征的足跡、戰友的音容,都歷歷在目。

  王承登老人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戰爭年代,到五星紅旗升起的激昂時刻,再到如今繁榮富強的泱泱大國。光陰如梭,歲月悠悠,以王老為代表的一代代中華鐵血男兒為國家為理想挺身而出,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image003

  老紅軍王承登

  王承登老人寄語採訪團的年輕記者:“現在的幸福時光來之不易,要珍惜艱苦打下來的江山,要學會吃苦耐勞。不要忘記黨,不要貪圖享樂,應不斷前行。”

羅開富向採訪團記者講述重走長征路的故事

羅開富向採訪團記者講述重走長征路的故事

  50後媒體人羅開富:重走長征路的第一個記者

  今年76歲的羅開富是一位媒體人,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368天的日夜兼程,他是工農紅軍之後,完全按照原線路、原起止時間地點,翻越全部雪山、橫穿草地中心沼澤地的第一個記者。羅開富嘗到了紅軍長征所吃的苦,但也收穫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

  在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羅開富向採訪團的年輕同行們講述了他重走長征路的故事。“第一天走下來,腳上就已經磨起血泡,第二天更重,第三天血泡磨破後竟和襪子粘連了,襪子都脫不下來。”羅開富説,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開始重走長征路,困難之多超過想象,“1985年5月28日,我走到瀘定橋的時候,體重就已經從148斤降到了98斤。”

  在羅開富的重走長征路故事中,沒有放棄,沒有抱怨,只有堅持不懈的一路前行和心中堅定的信念。

  談及重走長征路的初衷,羅開富這樣表述,徒步長征路目的有三點——用新聞的形式再現當年紅軍偉大長征,填補歷史上沒有報紙對紅軍長征做系統真實報道的空白;反擊當年反動派在報紙上對紅軍長征的污衊和歪曲;給進行“四化”新長征的人以啟示。

image007

羅開富

  “我有幸走了一次長征路,完全改變了我的世界觀,這是一次精神的洗禮。紅軍在路上留下的精神,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再次回到長征出發地,談起對贛南的印象,羅開富感慨萬千:“30多年過去了,我老了,而于都、瑞金卻變得更年輕了。沒有變的,是這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對黨的忠誠、對紅軍的熱愛。”

“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活動授旗

“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活動授旗

  80後90後網媒記者:收穫感動 繼續前進

  採訪團中的記者大多是80後90後,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和長征距離最近的人”,以前只在課本和影視劇中簡單了解的長征,如今,就在眼前,就在腳下。

  20歲剛出頭的新華視點記者鄔慧穎很喜歡聽王承登老人講的長征故事,她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受傷那一段,“一顆子彈穿過我的頭,我現在右邊耳朵聽不清,在長征路上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都扛過來了……”。

  鄔慧穎説,在王老的故事裏,充滿了驚險與感動:“我希望自己能夠多學習長征精神,能夠吃苦耐勞,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咬牙堅持下去。”

  和鄔慧穎一樣對長征故事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光明網記者李政葳,他與小吳同齡,對於新聞前輩羅開富的講述,他感觸頗深:“事非經歷不知難。很感謝這次有機會讓我能結合前輩們的經歷、故事,對照自己的思想、心態,對自己來説也是一次修正。”

  江西,萬里長征的出發地,這是一片不甘落後、渴望振興的紅土地。帶著嚮往和敬仰,採訪團的記者們開始了自己的長征,見證紅色之都的綠色崛起之路。

image011

採訪團走進贛南蘇區實地採訪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