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經濟網贛州8月23日訊(記者 王炬鵬)隨著“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團的大巴車緩緩駛入于都縣貢江鎮思源社區,記者被一棟棟整潔美觀的樓房所震撼,沒有想到一個貧困戶搬遷安置小區建的如此美麗。
小區裏整潔的樓房。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炬鵬 攝
據了解,坐落在於都縣城南部的貢江鎮思源社區,是一個移民安置區,緊鄰夏蓉高速,旁有楂林與上歐兩個工業園區。據于都縣移民與扶貧辦副主任葉小飛介紹,社區佔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13.5萬m2,建有移民扶貧安置房36棟1193套,能安置深山區、庫區的移民約7000人,總投資達2.3億元。按照2人以內提供50 m2、3人-5人提供110m2、6人以上130 m2三種戶型的房屋供移民群眾自主選擇。該項目在2013年8月開工建設,在2014年底已全面竣工,現已有619戶搖號分配到戶,551戶已喜遷新居。社區不僅有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衛生所、幼兒園、農村E郵、便民超市等硬體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社區不光“硬體”設施十分完善,社區“軟體”更為強大——即社區服務中心完善的服務功能。據社區負責人介紹,社區服務中心創設了精準扶貧(就業)服務崗、社區事務服務崗、警務服務崗等特色崗位,基本涵蓋了社區移民戶日常的公共服務需求。還設了社區文化娛樂活動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包括圖書閱覽室、網絡親情室、棋牌室、休息室等,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也為社區群眾特別是留守兒童及留守老人建起了一座精神家園。
于都縣貢江鎮思源社區服務中心。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炬鵬 攝
社區服務中心還創新黨建幫扶舉措,確保搬遷群眾富得起。一是開展分類幫扶。在認真走訪摸排的基礎上,社區切實摸清了社區群眾就業及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特殊群體情況,並登記造冊,分類管理,切實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提供精準服務。社區特別組建精準扶貧(就業)服務崗及農民工工會組織,現已有工會會員78人,通過服務崗及工會組織動態掌握移民群眾的生産生活狀況,及時提供就業服務信息,組織園區企業與移民群眾對接,解決好他們“進城入園”難題。同時,為了提高移民群眾的就業創業能力,社區還不定期邀請園區企業、家政服務公司及職校教師等到社區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累計培訓300余人次,解決進城進園農民工就業138人。三是推進黨員幫帶。以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契機,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主動對接移民扶貧辦、工業園管委會、工業園派出所、縣總工會、勞動就業局等單位,以提供就業信息、組織勞動技能培訓、開展創業指導及幫扶等為重點,組織黨員開展結對幫扶和針對性的志願服務活動,已有6家單位52名黨員開展了23場次活動,為移民戶進城入園安居樂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搬遷安置戶王檢秀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炬鵬 攝
記者採訪最後走進了扶貧搬遷安置戶王檢秀的家,去年年底,王檢秀一家四口搬進了新房,新房面積110㎡,房價1460元∕㎡,不到商品房價格的一半。王檢秀説,以前住在山裏,是瓦房,外面下大雨,家裏下小雨,如今冷了有人送被子,熱了有人送風扇,過節時還能一起慶祝。被問到有什麼願望時,王檢秀表示,如果在外打工的孩子爸爸能夠回鄉工作,一家人團聚,就圓滿了。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于都縣科學制定了《于都縣移民搬遷規劃(2016-2018年)》,明確了總體目標、年度計劃和搬遷原則,按照“6、3、1”比例,即:60%在縣城或工業園安置、30%在集鎮安置、10%在中心村安置,2016-2018年,採取不同的安置方式,規劃搬遷安置1.34萬人,新建移民安置區2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