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外國人看長征: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
劉向東、蔡琳琳、李悅
作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以特有的精神魅力,不僅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成為突破時代和國界的偉大事件,在世界上廣為傳揚,産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
80年來,許多國際友人對長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盛讚紅軍長征。他們中有著名的領袖人物、軍事統帥,也有專程來中國採訪報道的記者、作家,更有一些外國人來到中國重走長征路,體驗長征精神。
外國政治家評長征:無可匹敵的偉大史詩
長征在國際上形成的巨大影響,讓很多外國政治家嘆為觀止。他們不吝讚美之詞,盛譽長征在世界史上的震古爍今。
二戰期間戰功赫赫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稱長征“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
長征是偉大的史詩,又“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的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國際知名戰略學家、曾擔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于1981年7月攜全家一起赴貴州、四川,重走了一段長征路。“在我們走近大渡河時,曾經一度懷疑它是否真的像長征戰士在回憶錄中描述的那樣水流湍急,險象環生”,參觀大渡河後他在《沿著長征路線朝聖記》中寫道:“及至親眼目擊,才知並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加之洶湧翻騰的旋渦,時時顯露出河底參差猙獰的礁石,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
即便是不願意紅軍主力退出中央蘇區進行充滿危險的遠距離戰略轉移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也在長征勝利結束後發出感慨:“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蔣介石鬥爭了十幾年,經過長征到達了陜北根據地,這是件可喜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