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江西定南"守墓人"郭初輝(中國台灣網 于斯文 攝)
中國台灣網7月6日訊(記者 于斯文 陳佳慧) 1949年,一位山西籍解放軍戰士犧牲在江西定南,並長眠於此。
從烈士下葬的那一天起,這裡便出現了一位守墓人。
這一守就是67年。
67年來,郭初輝守護著這片青山忠骨,數十年如一日。
67載歲月沖刷,從未減淡他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懷念;67載世事變遷,在他的守護下,烈士紀念碑在鬱鬱松柏間矗立如新。
他不曾也不願遠離,他決意生死於斯,一人一墓,一生一世。
新中國成立前夕,江西龍塘鎮龍塘村仍有國民黨殘部盤踞,解放江西定南的戰鬥在此打響。1949年8月21日下午六時許,年僅12歲的郭初輝下山回家為村民取米,親眼目睹了趙俊烈士犧牲在龍塘小學門口。
“呯呯呯,呯呯呯,當時打得很激烈,國民黨軍隊在小學裏面,有機槍。”郭初輝老人對當時的戰鬥情景仍記憶猶新,“趙俊和五個偵察兵,喊著‘繳槍不殺’,衝在前面。他們才六個人,裏面幾千個人,機槍掃射。” 趙俊不幸胸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18歲。
戰鬥結束後的第二天,趙俊烈士的遺體終於從龍塘小學抬出,郭初輝回家背來兩把鋤頭,抬著“裹著白布,下面墊著薄木板”的趙俊遺體,與村裏百姓一起參加掩埋。
18歲解放軍小戰士的勇敢深深感動了年僅12歲的郭初輝,他一邊掩埋烈士遺體,一邊在心裏暗自許諾:“烈士,您安心地走吧,我會經常來看您的。”
趙俊烈士安葬在龍塘村的一座小山之上,從山腳走上山頂共159級臺階。80高齡的郭初輝老人走在記者前面,他滿頭銀發,身形穩健,一頂草帽挂在曬得黝黑的手臂上,隨著敏捷的步伐前後搖擺。
走上山頂,陽光熾烈,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路的盡頭,四週松柏掩映,鬱鬱蔥蔥。郭初輝拿起山上涼亭裏的掃帚和抹布,打掃墓地旁的落葉雜草,擦拭紀念碑上的浮塵。
過去的67年,每隔兩三天他就要這樣走上一回,掃上一遍。“這一二十年來,歲數大了,做事情會覺得精神疲累,但一到趙俊墓前就神清氣爽,像年輕了幾歲,除草種果樹施肥澆水都不會累,感覺充滿了活力。”
“趙俊烈士也只有18歲就當了解放軍,他是山西人,犧牲在這裡,他很勇敢,讓我很感動。感謝共産黨解放這裡,沒有共産黨就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要感謝共産黨,要感恩。” 郭初輝如是説。
67年的漫長歲月中,郭初輝曾是村裏的赤腳醫生,行醫數十載;他也是趙俊烈士革命故事“義務宣講員”,激勵龍塘子孫珍惜美好生活;他還是龍塘新村老年體協主席,帶領幾十名熱心老人把革命故事編成歌曲、舞蹈等送進學校、社區。
郭初輝育有兩兒三女,兒女們成家立業後很想接他到定南縣城居住,安享晚年。可他割捨不下對陵墓的牽掛,一次次婉拒了兒女的好意。就連子女們想帶他外出旅遊,他都不願答應,就怕出遠門會耽誤了給烈士掃墓。
2011年,郭初輝的小兒子打算在龍塘圩鎮蓋房,郭初輝知道後便説:“你們去圩鎮住新房,那我就到山上陵墓邊上搭個棚。”小兒子知道父親處事執著,最後就在龍塘村蓋房。現在,從郭初輝家的大門口向不遠處張望,就可看見對面山頭上的趙俊烈士墓。
雖然只有一面之緣,雖然陰陽相隔,但郭初輝和趙俊早已成為相知多年的老朋友。趙俊常常會出現在郭初輝的夢中,他的樣子和1949年兩人初見時一樣。在一次夢裏,郭初輝看到趙俊還坐在龍塘小學的門口微笑著和他打招呼,問:“吃過飯沒?”那次,他們聊了很久,醒來時他記得趙俊説他是山西人,他明白趙俊“想家了”。
從此,郭初輝開始尋找趙俊烈士的親人。他曾給山西有關單位寫信,也曾托外地熟悉的朋友幫忙,還因此上過央視,但始終沒有找到。記者問他如果找到了怎麼辦,會不會同意把趙俊烈士墓遷回山西。郭初輝説:“不同意,縣裏不同意,定南老百姓不同意,我自己也不同意。毛岸英同志在朝鮮犧牲了也葬在了那裏,沒有遷回來。趙俊烈士墓對定南人,對我都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郭初輝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在他的帶動下,全村黨員、幹部和老年體協成員都志願加入了守護烈士墓的隊伍。趙俊烈士墓現已成為定南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七一”等節日,都有許多人前來瞻仰。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也為他帶來了很多榮譽:2013年,郭初輝獲江西省誠實守信道德模範稱號;2015年,他獲央視邀請赴北京錄製節目,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遠門。但無論獲得什麼樣的榮譽,無論身在何處,他心裏始終惦念著家門口山上的那座烈士紀念碑。
打掃擦拭完畢後,郭初輝點著一根煙,站在紀念碑前沉默良久。下山的路崎嶇難行,記者擔心他80高齡還要常常爬山會有危險,他停下腳步,回頭對記者説:“要守墓,守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完)
郭初輝向記者介紹獲得的榮譽(中國台灣網 于斯文 攝)
郭初輝老人打掃趙俊烈士墓(中國台灣網 于斯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