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李紅梅為嬰兒做檢查
央視網訊(記者 王甲鑄)李紅梅是名婦産科醫生,她的故事講不完。
有一次,李紅梅去理髮館做頭髮,剛剛包上焗油膏,産房打電話搶救病人,來不及洗頭,裹了理髮館的一條毛巾,一路狂奔衝回産房。“滿街道的人看著一個頭包彩條毛巾的中年婦女在大街上奔跑,但我當時根本顧不了別人的異樣眼光,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到科裏搶救病人。”李紅梅回憶説。
還有一次,李紅梅在街上打車,上車後被出租車司機認出,説他的孩子出生時情況危機,是李紅梅半夜趕到做的手術,母子才轉危為安……李紅梅下車時司機怎麼都不收車費。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作為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婦産科教研室主任、産科主任,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她家的床頭放著一套運動衣,為的是深夜或節假日,能第一時間趕到病房;她深感到虧欠家人太多,想要彌補,為此她買過20本做飯的書,但至今不曾有時間看完一本……
醫學博士的選擇
1986年從延安醫學院畢業後,李紅梅留校從事婦産科研工作。當時在醫院,有“金眼科、銀外科,哭哭啼啼是兒科、又臟又累婦産科”一説。婦産科是最臟、最累、風險最高的科室。
“我當時心裏很矛盾,但科裏老專家的敬業精神和病人渴望的神情感染了我。”李紅梅説,猶豫之後她一方面潛下心來學習業務;另一方面,她也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在工作之餘不斷學習,先後攻讀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時,李紅梅原本有機會留在省城西安,找一份待遇和條件都更好的工作,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回到延安。
“2006年博士畢業時家人都在西安,好友都勸我留下來,和我一起讀博士的同事畢業後都沒有回到延安。”李紅梅説,面對方方面面的誘惑,當時她也經歷過很艱難的選擇,憑自己當時的條件,在西安找工作並不是什麼難事。但一想到自己是老區人民培養出來的一名共産黨員和醫生,現在自己有一技之長,應該為家鄉服務,把自己的精力奉獻給更加需要她的革命老區。
李紅梅最終決定回到延安,留在延大附屬醫院工作,成為回到延大附院工作的第一位博士,也是延安全市衛生系統的第一位博士。
醫生使命使我不能猶豫
在醫院産科,進來一個人,就要安安全全出去兩個人、三個人、甚至四個人,這是産科醫生的責任,也是她們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對李紅梅而言,“患者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救治”,這絕不僅僅是她所學的醫學醫德理論,更是她本人始終堅守的人生價值觀。
一次,有一位從鄉鎮衛生院轉來的病人,在懷孕時因為血壓高引起抽風。手術過程中突然發生抽搐,牙關緊閉。當時,為防止病人舌根後墜發生窒息,在緊急情況下,手術室沒有舌鉗,李紅梅就把自己的手指塞入病人口中,將牙關扳開,拽出舌頭,以防止窒息……最終,病人經搶救轉危為安,而她自己的手指卻被病人咬傷。
還有一次,一位患有梅毒的孕婦,其新生兒娩出後出現重度窒息,生命危在旦夕。當時面對渾身粘滿母親粘液和污血的患兒,李紅梅沒有猶豫,立即對患兒採取了口對口人工呼吸,挽救了患兒的生命。
李紅梅回憶説,梅毒是通過體液傳播的,後來想起這件事她心裏還是有些後怕的,但想到自己挽救了一條小生命,也就無怨無悔了。
2009年秋冬之際,H1N1病毒(甲型流感)肆虐。陜西省最嚴重的7例病人當中,有一例就發生在延安,是一位孕婦。李紅梅主動擔任了病人的主刀醫生,及時實施了手術,兩個月後,母嬰痊癒出院。
“不是我不害怕,我也有孩子、有家人,我也害怕我和我的家人被傳染。但醫生的使命使我不能猶豫。”李紅梅説。
不能只見疾病,不見痛苦
身為醫生,李紅梅自己也住過院,身上至今留有兩塊鋼板和4根鋼釘。那段住院的經歷讓李紅梅更能站在患者角度進行換位思考。
“我把自己的體會告訴同事們,患者所承受的是病痛的折磨和于身於心的雙重打擊,最期望的是大夫多看幾眼,護士對你和顏悅色。所以,我們作為醫生,不能只見疾病,不見痛苦;不能只有技術救助,而忽視心靈慰藉,……”,李紅梅説,患者對她的“絕對信賴”,不只因為醫術,也因為她的感同身受、超出治療之外的感情投入。
患者楊麗,身高僅86厘米,從醫學的角度講,她懷孕生子無異於是一場賭博。大多數醫生都建議她不要冒險。倔強的楊麗找到李紅梅,看到患者那堅定地期待,思量再三,李紅梅答應了。
“在我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矮小的袖珍人懷孕生子,對我也是一個考驗和挑戰。”李紅梅説,楊麗每次孕期檢查、出現並發癥住院、聯絡血庫,她都親自安排,直到最後給她做手術,每一個過程,都提心吊膽。如今楊麗的孩子經兩歲多了,快要和自己的媽媽一樣高。
經過楊麗的事情,楊麗的媽媽非常的信任李紅梅。今年2月,楊麗的媽媽找到李紅梅,説同樣是袖珍人的楊麗妹妹楊春也懷孕了,一定要讓李紅梅給楊春檢查並做手術。2015年8月14日,楊春順利分娩,母女健康出院。事後,楊麗一家感恩地説,李紅梅把能替他們想到和做到的事,都想了,都做好了,李紅梅是他們家的大恩人。
在李紅梅眼中,沒有富人和窮人之分,只有病人,住進婦産科的都是她的朋友和親人。“我常給科裏新分來的醫生護士講,你對病人一分好,病人會用十分好回報你。”
李紅梅説:每天接觸的病人太多,很多病人和事情她早都不記得了,或許在一些人們的眼裏幾十個雞蛋、幾塊錢的車票沒有什麼,然而,這些群眾純樸的心就是對她們醫務工作者辛勤勞動的最高評價和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