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曹凱老人
央視網訊(記者 王甲鑄)安塞縣城往北,半山坡上有一處安靜的院落,抬頭仰望,蔥綠的山坳間,黃色的圍墻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耀眼醒目——這裡就是“曹凱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88歲的曹凱精神矍鑠,從縣城街道一路步行上院子,雙手背在身後,緩步不停,大氣不喘。
離休後的20多年裏時間裏,老人一直如此,不經意間已走過15000余公里行程。
延安精神被淡忘了
出生於1928年的曹凱,16歲參軍,1948年入黨,見證了新中國從無到有的一步步崛起。
在部隊時,他英勇作戰,多次立功受獎。轉業到地方後,先後擔任過鄉長、區長、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延安地區南泥灣油礦黨委書記兼廠長、延安黨校理論教員講師等職,1991年離休。
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的曹凱對很多事看不慣。“有些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就比如説浪費,説不吃就不吃了,倒掉,政府幹部中有一些也是一樣的,腐敗就出來了,許多娃不知道什麼是延安精神,不知道現在的日子是怎麼來的。”他説。
曹凱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革命精神的傳家寶——延安精神被許多人忽視了、淡忘了。
這位老革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説,延安精神不能丟,一定要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青少年。
於是在辦完離休手續後,曹凱主動請纓擔任了安塞縣關工委副主任和革命傳統教育宣講團團長,踏上了延安精神的宣講征程。
説延安故事 揚革命精神
1991年,安塞縣中學準備舉辦一場報告會,曹凱受邀為千余名師生講了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這是他的第一次宣講,也正是從此時開始,曹凱走上了宣講延安精神的漫漫征途。
為了獲得更加翔實的資料,他先後自費奔波于西安、北京、上海、山西等地,踏訪革命紀念館,走訪老紅軍。“井岡山、韶山、北京,這些地方我都去過,還去了多次,”曹凱説,他手頭掌握的資料,很多連紀念館裏都沒有。
毛主席曾率領黨中央在延安轉戰十三年,可以説,陜北處處都是革命遺址,都都可宣講的延安精神素材。
曹凱説,也因為如此,他的宣講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地點調整內容。在招安、高橋就講劉志丹打李塌寨子的故事,在王家灣就講毛主席在王家灣和轉戰陜北“三戰三捷”的故事,在樓坪就講張思德的故事……“只有這樣,講身邊的故事,講發生在自己家鄉的故事,才能讓學生們感同身受。”曹凱説。
靖邊、定邊、橫山、榆林、米脂、延安、志丹等地都留下過他宣講延安精神的身影。26年間,他講了3000余場講座,為此,寫了230余篇講稿,240多萬字內容。
2009年,曹凱被評為“全國離休老幹部先進個人”,時任國家副主席兼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對曹老模範行為給予肯定。
習近平説:“陜西省安塞縣曹凱同志離休17年來,堅持不懈地進行政治理論,革命傳統,形勢政策宣講……我們要用這些老同志的親身經歷和事跡,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歷史事實,激勵廣大離退休幹部繼續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熱情,堅持把老有所養同老有所為很好地結合起來,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餘熱生輝。”
宣講沒有終點
2013年,曹凱已經85歲高齡,在宣講延安精神的路上逐漸力不從心。“年齡大了跑不動了,咋樣不用四處奔波就能將延安精神傳承下去?”看著自家的老宅,建一所固定宣講基地的想法跳進老人的腦海。
但要建造一座陳列館絕非易事,初步預算,需要展室和辦公室10余間,還要修建圍墻、道路、硬化院落,還要購置展櫃、展板和辦公用具等,需要投資近百萬元。
為此,曹凱先後召開了三次家庭會議進行討論,並拿出自己多年來省吃儉用攢下來的60多萬元,還動員自己的三個兒子湊了30萬元,把一個荒蕪的小院變成了延安精神的義務宣講基地,並將其命名為“曹凱延安精神教育基地”。
展室共分上下兩層,平整的水泥地院落佔地約100平方米。展覽分為室內展覽、多媒體展示、櫥窗塑像宣傳等。
目前,一期展示內布展已經完成,布展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展出圖片1000多幅,主要轉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革命鬥爭事跡。
老人説,建成以來,他已經在這裡為很多青少年講解。“不管是誰,不管是幾個人,只要有人來,我就講!”
在外宣講認真,對內則要求更高。“你自己家裏人都做不到,你還給別人講什麼?”曹凱説。
曹凱的家庭是一個有著44口人的四世同堂之家,家庭成員中有黨員13人,公職人員22人。家庭成員先後榮獲中央、省、市、縣及單位各類獎勵200多次。這一切得益於曹凱對家風的重視。
在“曹凱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一樓窯洞家庭黨員活動室和家風館的墻上,貼著曹老一家進行公益活動看望孤寡老人的照片,有“曹氏家風”、“曹氏家規”這樣的具體家風規定,更有曹老對家庭中的黨員的“八個不要”、“曹凱家庭黨員活動制度”等具體規章。這些都是曹凱老人一個字一個字親自校訂製作的。
家風的傳承不是口頭説説,更是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曹老定期召開家庭黨員會和家風會,互相交流經驗、剖析自我、暢談心得,他講得最多的是,要求子女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低調做人、踏實幹事、不爭名、不爭利”。
家裏的黨員每隔一段時間都必須要手寫一份心得體會。在家庭黨員活動室內的黑板上,還張貼著今年“五一”期間家裏13名黨員關於“兩學一做”的心得體會。
“留錢不如留精神。”88歲的曹凱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