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
2016年,中國-中東歐外交熱潮涌動。距中國國家元首對捷克首次國事訪問不到3個月,習近平主席再度啟程前往中東歐地區,對塞爾維亞和波蘭進行國事訪問。
“中方願同中東歐十六國一道,不斷探索合作方式,充實合作內涵,提升合作規模和水平,推動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使中歐關係取得更大發展。”習近平主席近3年前表達的誠摯願望,已經化為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紮實成就。
中國與中東歐,一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歐洲新興市場國家集中的地區。當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合作”)逐漸步入成熟和早期收穫期,雙方將如何匯聚更為蓬勃的動力,開闢更為廣闊的空間?“16+1合作”又將如何實現同“一帶一路”建設、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及各國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即將拉開帷幕。鞏固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成果,中國-中東歐關係正在開啟發展的新篇章。
(二)
悠悠歲月,見證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相互交往中結下的深情厚誼。如同中東歐地區的諺語,“友誼如美酒,酒越陳越香,情越久越深”。
遙遠的地理距離,擋不住文化使者的腳步。
早在17世紀,就有羅馬尼亞人斯帕達魯遠行而至中國。他以親身經歷撰寫的《中國漫記》,把中國的古老文明介紹給中東歐。19世紀,捷克中國學研究專家德沃夏克譯介《論語》和《老子》,又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帶入中東歐人民的視野。20世紀初,魯迅、茅盾等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的目光投向了中東歐,將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羅馬尼亞詩人埃米內斯庫的詩歌、散文介紹給中國人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對彼此文化的欣賞,讓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之間心心相印。保衛薩拉熱窩的瓦爾特成為中國人民珍貴的記憶,奪取網球“全滿貫”冠軍的德約科維奇擁有大量中國粉絲。波蘭人民把象徵“至尊”的肖邦獎頒予中國“鋼琴王子”,為真情演唱波蘭名曲《小杜鵑》的中國歌者鼓掌喝彩。就在不久前,波蘭羊之歌劇團的經典作品《櫻桃園的肖像》在中國浙江烏鎮戲劇節轟動世界……中國和中東歐人民相知相交,相敬相親。
對世界和平的鍾愛,書寫了抗擊法西斯的共同歷史。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西方兩大戰場上,中國和中東歐人民不僅各自浴血奮戰,而且相互幫助支持。中國人民不顧自身安危,為來自包括波蘭等國在內的2萬餘名猶太人發放“生命簽證”,上海一度成為護佑歐洲國家猶太人的“諾亞方舟”。與此同時,一支來自歐洲多國的醫生隊伍,在中國人民最艱難的時刻長途輾轉來到東方,把寶貴的青春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堅定支持——羅馬尼亞的柯列然醫生兩次染上惡性傳染病,卻仍在缺醫少藥的戰地堅守,他發明的療傷藥膏治愈了4萬多名傷員;保加利亞醫生甘揚道堅持衝在最前線,並將自己的兩個孩子取名“保中”和“保華”;波蘭的傅拉托醫生被讚為“華佗”,戰後還繼續投身對華友好工作。2015年9月,當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率領閱兵方隊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時,中塞兩國人民心潮起伏,共同感知那用生命織就的生生不息的友誼之脈。
新中國成立後,中東歐國家率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給予寶貴支持。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鮮見廣告,懸挂在上海外灘18號樓頂的“CP”(“中波”)大廣告牌留在許多國人的老照片裏。這個廣告代表的是1951年兩國政府合資創辦的“中波輪船股份公司”,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為打破當時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經濟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儘管國際形勢和各自國內情況均發生巨大變化,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保持真誠相待,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友好關係穩步發展。中國尊重中東歐國家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穩中有升。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結伴而行,友誼愈加深厚,合作愈加密切。
“讓我們齊心協力,奏響中捷關係時代強音,共同創造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及中歐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這振奮人心的話語,出自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在捷克《權利報》發表的署名文章,讓人們看到中國-中東歐友好合作關係掀開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