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三)
波蘭傑出的科學家居裏夫人曾説:“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雖然在社會制度、國情、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雙方憑藉發展友好關係的共同願望和堅定信念,潛心耕耘、深化合作,收穫了豐碩成果。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好,其相互關係是整個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領導人將以戰略眼光從長遠角度看待彼此關係,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建立面向未來、共同發展的友好夥伴關係。”2012年4月,波蘭華沙,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併發表新聞公報,中國宣佈了關於促進與中東歐國家友好合作的12項舉措。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由此步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
這是一種“16+1>17”的合作模式。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東歐國家面積約為歐盟的3/10,人口約為歐盟的1/4,日益被視為歐洲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同為新興市場國家,雙方都面臨轉型創新、提升競爭力的緊迫任務。中國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工業體系完備,基礎設施建設實力雄厚,資金充裕。中東歐國家經濟在重回復蘇和增長軌道的過程中,在金融、投資、能源、農業、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均出現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和技術。“16+1合作”,契合各自發展需要,符合各方利益,對促進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共贏,均有深遠意義。
4年來,從《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萊德綱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等3份合作文件的發表,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的出臺,“16+1合作”路線圖愈加清晰,合作內容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金融、旅遊、教育、農業、人文和地方合作等諸多領域取得成果,惠及廣大成員國及其民眾。
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達56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8%,雙方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貿易領域不斷拓展。目前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中東歐16國在中國投資超過12億美元。中國各省市已經與除愛沙尼亞外的15個中東歐國家的155個省、州、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省州”關係,其中“友好省州”58對,“友好城市”97對。
實踐證明,“16+1合作”潛力很大,前景看好。波黑歷史學家斯洛博丹·紹亞曾言,得益於中國的項目安排,這16個國家聯絡越來越緊密了。同時,在“16+1合作”框架下的多邊合作比雙邊合作更容易上規模、提水平,而且容易形成“比照”和“追趕”效應,有利於推動中國和16國整體關係的發展。
“中國與中東歐16國之間仿佛架起了一座十七孔橋,‘16+1合作’平臺亦從初期的探索階段,進入承前啟後的新時期。”法國《歐洲時報》如此比喻。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努力下,“16+1合作”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已步入成熟期和早期收穫期。這種全新的合作模式開闢了中國同傳統友好國家關係發展的新途徑,創新了中國同歐洲關係的實踐,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點的南南合作新平臺。
(四)
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奧德賽》中讚美琥珀“閃爍著太陽一般的光澤”。中東歐古老的土地曾經沐浴在這樣的光澤之中。
琥珀被譽為“波羅的海鑽石”,標誌著商貿繁榮的“琥珀之路”向西進入地中海沿岸,向東連接“絲綢之路”。這美好的連接,助力東西方商貿跨越山海,融通彼此遙望的歐洲文明和亞洲文明。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琥珀之路”和“絲綢之路”,在新時期迎來新的對接,放射出新的光芒。
“一帶一路”建設,新時期塑造新格局。中東歐16國,全部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中東歐國家中已有7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實現“一帶一路”與“16+1合作”的有效對接,猶如為中國-中東歐合作列車裝載了“超級引擎”,不僅拓寬了沿線國家的企業投資之路、貿易之路,也拓寬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戰略對接、合作共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