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李保國教授追悼會及遺體告別儀式12日在保定市殯儀館舉行。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千余幹部群眾從各地趕來,送別李保國教授最後一程。長城網 趙曉慧 攝
長城網保定5月6日訊(記者 張天虎 趙曉慧 寧曉雪)4月11日下午,李保國的手機響了,打電話的是山西運城的果農,原本想諮詢一下核桃炭疽病防治問題,令他遺憾的是,電話再也無人接聽……
4月10日淩晨4時,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58歲。12日10時許,保定殯儀館前庭院及門外的路上雲集了上千人的悼念隊伍,花圈的輓聯上,寄託哀思的人們數以萬計。
在邢臺漿水村村民心中,李保國是老師也是摯友。長城網 趙曉慧 攝
村民:跨越600多裏路,只為送他最後一程
據了解,上世紀八十年代,李保國舉家紮根太行山區,他用責任和擔當,用科技和知識,讓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讓太行山區的農民摘掉了“窮帽”。
11日上午,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的村民自發組織了悼念活動,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在宣讀悼詞時幾度哽咽,許多村民現場泣不成聲。
楊雙牛説,李保國和村民的感情非常好,過年時,村裏人都愛把他拽到家裏請他吃飯。今天的悼念活動,不僅村裏人都來了,很多周邊村的村民也來了。
據楊雙牛回憶,1996年一場大暴雨,讓科技救災團成員李保國走進了這個村。數年間,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這裡的蘋果賣出過百元人民幣一個的天價,村民人均收入也從此前不足百元變成了如今的3萬多元。
稀疏的頭髮打著卷兒,黝黑的臉盤下挂著幾撮鬍子,穿著隨意的李保國站在村民中間,陌生人很難看出誰是教授、博導。就這樣一個像農民的教授,卻被譽為山區的“科技財神”。
據不完全統計,在去世前的這4個多月時間裏,李保國在家的時間總共不到10天。就連春節,也只是休息了一天,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歲月,他幾乎走遍了河北省各個山區縣,足跡遍佈太行大地。
35年來,李保國在太行山區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35年來,李保國帶隊先後指導並培育了邢臺縣前南峪村、內丘縣崗底村、臨城縣綠嶺果業有限公司、平山縣葫蘆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易縣綠澤農林種植有限公司等全省山區開發先進典型,示範推廣面積達到了1826萬畝,帶領10多萬太行山民奔向小康路。
12日上午,邢臺縣漿水村20多位村民自發來到保定殯儀館,送李老師最後一程。“李老師真是大好人啊,作為知名教授,一點架子沒有,真正是咱老百姓的教授。”聽到李保國去世,村民們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
村民王維忠説,聽説李老師去世後,村民們大多是租車過來的,一天間,漿水村陸陸續續來了十幾輛車,一百多人。他説,山區農民以前都是靠種地為生,收入微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李老師帶領村民栽種蘋果,用先進科技引領農民發家致富,“如今百姓的日子漸漸富裕起來了,他卻這麼突然的走了”,話説一半,眼前這位果農早已泣不成聲。
李保國的故事已走進千千萬萬山區村民的心裏。在前南峪村,村裏人把他的事跡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崗底村,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成果展示廳裏,一共五個部分的展板,四個部分裏有他的身影;在許許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語中,説起他的名字已像身邊的親人一樣親切自然。
不難想象,在30年與山區農民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已經完全融入村民們的生活。正是基於對河北山區農村的這份感情,才讓他的名字成為山區眾多村民口中致富的代名詞。
李保國的突然離世,讓愛人郭素萍陷入悲痛之中。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妻兒:一年到頭,見不到他人影兒
他是老百姓的科技財神,是大學裏受人尊敬的教授;然而,作為丈夫、父親,李保國卻不那麼“稱職”。為了幫助百姓致富,他在崗底村一住就是9年,艱苦的生活從沒有改變他的志向,家人一路的支持讓他格外珍惜自己的家。
幾十年前,為了便於工作,李保國將剛滿4歲的兒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溝溝裏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間房子裏,孩子由老人照顧。“我兒子就是在邢臺縣漿水溝里長大的,村民們都管我兒子叫‘小流域’。”直到兒子上小學,李保國才把兒子送回了保定讀書,後來他在內丘縣崗底村紮根9年期間,他又把兒子接到內丘縣讀中學。
説起家庭,愛人郭素萍一直是李保國有力的後勤保障。“他從不講吃不講穿,生活也特別節儉。我們雖然是同學、都搞科研,但是對他來説,我更像是他的後勤部長。”
妻子説,保國1998年查出重度糖尿病,2007年查出重度疲勞性冠心病……中間鬧過兩次心梗,國內最權威的專家看過,説他必須做搭橋手術,不搭橋就只能臥床休息,可他卻説“我要是臥了床,我還幹事唄?”
郭素萍説,因為心臟不好,李保國一爬高就容易感覺憋氣,嘴唇就會發紫。“你別看他在外頭上山下嶺的,每次一回家,累得連上樓的勁兒都沒有了,包都拎不了……”
有件事到現在提起來郭素萍依然心裏難受。她説,幾十年前,有一次領導開車去山裏看望他們一家,領導們要走的時候,年幼兒子待在汽車上死活不下來,直嚷要回保定,要去上幼兒園。沒辦法,做為母親的她只好硬把孩子抱下來,含著淚花看著車一直走遠……“一想起這個場景,我就覺得特對不起孩子”。
李保國教授去世的那天晚上淩晨兩點多,郭素萍聽著動靜不對,趕緊叫醒兒子,打電話叫120……“可最後,他一句話都沒留給我啊!”説這話時,郭素萍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
看著父親的遺像,兒子李東奇難掩悲痛,從父親去世到現在,他已幾天沒合眼,“父親太年輕了,一年到頭,和他連見面的時間都不多,來不及行孝,他就匆忙走了。”
“感覺像做夢一樣,如今已是陰陽兩隔。”談及父親為人,李東奇説,父親身上的那種執著勁頭始終激勵著他,“只要他認準的事,就會堅持下去,有始有終,直到成功。”
談及恩師,王冰華幾度哽咽。長城網 趙曉慧 攝
河北農業大學研究生會的學生們送別李保國教授。長城網 趙曉慧 攝
學生:生活中如慈父,業務上卻是嚴師
太行山在嗚咽,那裏失去一位綠色守護神;山區農民在嗚咽,他們失去一位科技財神;河北農業大學在嗚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戰功卓著的大專家。
“很多畢業學生聽到這個消息,要回來送他最後一程。”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表示,李保國的精神非常感人,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山區,把實驗室安在山溝裏,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把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在致力山區脫貧,農民致富的同時,李保國始終沒有忘記一個老師的責任,不論離學校有多遠,他都要按時趕回來,從不耽誤上課,不耽誤指導研究生的學業,不耽誤參加科研活動。
就在去世前的前兩天,4月8日—9日,李保國還在石家莊主持了2014 -2015年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3個項目的驗收會。
聽到老師去世的噩耗,河北農大2012級研究生王華冰急匆匆趕到保定,據她介紹,每次見到李老師,都感覺他特別疲憊,在她的心目中,李保國既是慈父,又是朋友,既嚴厲,又可愛。
談及當年修改畢業論文的情節,王華冰至今記憶猶新,“李老師對學術十分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大到選題立意,小到遣詞造句,李老師過問的非常仔細。”王華冰説,李老師走的太突然,六七十名學生聞訊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拜別恩師。
同為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的齊國輝教授回憶,在山區節水灌溉方面,李老師研究了幾十年,終於發明並申請到國家專利,大家還在想這個專利能賣多少錢的時候,一轉頭他已經開始給農民無償推廣。
齊國輝介紹,當時李保國説:“不能去掙農民的錢,因為農民的錢來得非常不容易,你就想法兒傳授給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腰包鼓起來,他會永遠忘不了你。”
顧玉紅是李保國教授的開門弟子,如今也已經是河北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她説128道工序成就了富崗蘋果,但是在工序確定之前,每一個細微問題的改善,他們一研究就是兩三年。如今的富崗蘋果是李老師帶了十幾個研究生,用近二十年的時間一點點改良出來的。
30多年來,他一頭扎進太行山,許多在貧瘠山溝裏“刨食”的農民因他而一甩“窮帽”。如今,荒山,一座座變綠;林果,一天天挂滿枝頭,可這位行走在太行山區的農民教授,卻永遠走了,巍巍太行嗚咽黯然,山鄉巨變的百姓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