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打造宜居城市”,也許是很多甘肅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絢麗夢想,也是城市建設進行曲中早就呼之欲出的一個美妙音符。“十二五”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的要求,全省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甘肅的指示,立足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和促進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兩大目標,通過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管理,加大資源培育力度,壯大富民生態産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創新生態建設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築堅實的生態安全體系、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全省城鄉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現在的我們已經走在了夢想之境前行的道路上,充滿了激情和期待。
本網記者 楊夢園
網絡供圖
“綠色發展”是今天必須的選擇,也是向未來做出的莊重承諾。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修復等嚴峻形勢,我們要打好“組合拳”,共同發力創建大美甘肅新生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曾經的蘭州總是與重污染脫不了關係,空氣污濁,黃沙瀰漫,而如今的蘭州呢?已從重污染城市逐漸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的行列,並且空氣質量優良率連年提升,同時在2015年獲得聯合國“今日變革進步獎”,現在的蘭州有一個美麗而乾淨的名字——“蘭州藍”。
2011年之前,蘭州一直處於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列,同年蘭州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也打響了,“還老百姓一片藍天和清新空氣。”這是所有蘭州市幹部群眾的共同奮鬥目標。
蘭州市重點採取了八個方面的措施:一是減排。對老城區工業污染源採取“改、停、關、搬”等措施,對210家高排放企業進行深度治理,城區三大電廠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以上。先後實施107戶企業向新區搬遷改造,蘭州石化等48戶建成投産。二是壓煤。重點從“治、管、控”入手減煤量、控煤質,大力調整城市能源結構。三是除塵。市區工程建設做到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物料堆放覆蓋、施工現場路面硬化、駛出工地車輛沖洗、拆遷工地濕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密閉等6個100%。四是控車。市區9500輛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實施油改氣,禁止黃標車、重型柴油車進入城區。五是增容。擴大南北兩山58萬畝綠化成果,新增和改造公共綠地4450畝。六是立法。先後制定蘭州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等6部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法律法規。七是嚴管。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樓院、小區),實行市、區、街道三級領導包抓,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八是問效。狠抓幹部作風轉變,強化責任追究,加大執法力度,把大氣污染防治落實到“最後一公里”,把過去那些停留在紙上的措施變成了行動,落到了實處。正是這些強效有力的措施到位實行才使我們的“蘭州藍”成為甘肅的驕傲,讓世人矚目。
網絡供圖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在人類與黑河濕地長達數千年的融合中,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沉澱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蘊。有這樣一組畫面:行走在肅南廣袤的大地上,遠處是雄偉的祁連山,身邊是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黑河,沉浸在純凈的大自然中。這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這份來自自然的呼喚就在我們的身邊。
孕育了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內陸河水系的祁連山,是整個河西走廊的水源所在,生態安全的命脈所在。肅南縣情特殊,責任特殊。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肅南以建設“生態文明示範縣”為目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制度政策,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生態文明、綠色夢想,浸融在肅南的血液裏、骨子裏,體現在肅南的決策中、實踐中。如今肅南的禁牧區草變高了、綠了,植被越來越密了,並且隨著一系列如火如荼的生態項目建設,許多昔日的荒漠草原,重現草木蔥蘢、繁花鋪地、流水潺潺的喜人景象,項目區天然草地牧草高度提高了6至13厘米,總蓋度提高了11%至27%,水源涵養功能不斷提高。每年春天,該縣幹部群眾扛著鐵鍬,帶著樹苗,上山種樹。曾經是荒山禿嶺的縣城南北兩坡,如今已是鬱鬱蔥蔥、花紅果綠。也從以前是“要我造林”,變成現在的“我要造林”。有村民説到:“種樹不光綠化環境,還能給家裏帶來收入。”針對草原鼠害,幹部群眾連續三年集中開展鼠害防治,防蝗滅鼠400多萬畝。“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05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5%以上。實行天然林封山禁伐和管護承包責任制、“六長負責制”及草原管護“五長負責制”,鞏固和保持了建國66年、自治縣成立61年無森林火災的成績。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系列創建活動,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8個,城鄉空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和噪聲環境質量均達到國家功能區標準。
張掖的國家濕地公園是張掖綠洲這一內陸乾旱區脆弱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水源涵養和水資源調蓄、凈化水質、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區域外氣候等重要的生態功能,作為區域關鍵生態支撐體系,對於維護張掖綠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的張掖濕地公園也成了天鵝的舞池,每年冬季都有大批的各類候鳥到這裡越冬。金黃色的蘆葦迎風搖曳,幾百隻白天鵝和鴨子或淩空翱翔或在湛藍的湖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
生態建設,碩果纍纍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源頭保護,築牢生態經濟之基。這幾年,甘肅各市州的生態建設成績喜人。
金昌市地處戈壁荒漠、自然生態十分脆弱,該市按照“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的生態林業建設思路,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1.96%,綠化覆蓋率達到36.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7平方米,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同時,切實加強北部沙區防沙治沙工作,相繼成立了芨芨泉省級自然保護區、永昌縣花草灘林場、金川區西灘林場、市區城郊林場等沙區林草植被管理單位,到目前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219.23萬畝,其中各類工程造林63.23萬畝,封沙、封山育林179.2萬畝,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山丹縣按照“南擴青龍、北退黃龍、中增綠洲”的生態建設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栽植、圍欄封育、退牧還草、沙化草場治理、生態移民、山丹河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全縣50萬畝天然林、43萬畝退耕還林和20萬畝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依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支付轉移補貼,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工程,新增人工造林9000多畝。全力推進綠色生態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建成一批園林單位和綠色村莊,更新農田林網2250畝。利用財政獎補政策,鼓勵沿山地區群眾發展優質林果産業和林下經濟,新定植經濟林6504畝,種植中藥材15255畝,林下養雞18.6萬隻。至目前,全縣林地面積達330.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1.90,城市綠地總面積達0.275萬畝,綠化覆蓋率達29.5%。
臨澤縣、涇川縣也把發展生産與綠化美化環境相結合,建設新農村,成為“全國綠色小康縣”;敦煌及疏勒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生態建設項目啟動;早在幾年前就以“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為主體任務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隴原農村展開,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系列的變奏曲,使生態文明的理念,像無數顆綠色的種子,在隴原大地播撒。雖然,甘肅生態依舊脆弱的特質沒有改變,生態保護與建設“持久戰”的局面還將延續,通向生態文明的道路,註定有許多蜿蜒崎嶇。但是行路難,方顯我們的勇氣和信心,甘肅必將奏出更加精彩、更加華麗的綠色樂章,綠色夢,中國夢並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