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個人的23年
會有哪些故事上演?
時針往回撥轉
讓我們看看浙江大學輔導員
王玉芬的23年人生
2019年,她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與她親切握手。
2018年,她成為第十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在頒獎典禮上,作為唯一代表發言。
2016年,她來到新成立的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成為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思政工作的開拓者。
2009年,她從工科女博士轉型為學生工作者,換了一個角色,不換的是對學生的真心與熱心。
1996年,她第一次走上三尺講臺,在求是園裏,開始了辛勤的耕耘。
回望
3400多個課時,300多個案例
5000余名學生,8300多個日日夜夜
王玉芬矢志不渝地在做同一件事
——育人
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
學生思政工作的開拓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為服務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戰略和“雙一流”建設,浙江大學組建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與世界頂尖名校愛丁堡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合作辦學。
2016年,王玉芬作為國際校區的第一個輔導員,承擔起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思政工作模式探索與建設的時代任務。
異地校區、全英文授課、多元文化環境、留學生比例超過30%,如何在“高水平、一對多”的基礎上取其精華而又“寸土不讓”?
她反復調研,多方學習。前後500多天,她調研走訪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0余家,並就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育人體系的完善等與合作夥伴相關負責人探討了20余次。
王玉芬(最右)外出調研
她抓好黨建龍頭,切實推進國際校區大學生“先鋒引領計劃”,堅定中國學生理想信念;
她主動融合中西方教學優勢,引入LST(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研究學習)模式和名家講座模式,提升思政理論課育人實效;
她推動留學生走企業、下農村、進社區,在實踐中了解中國國情;
她在留學生中傳播十九大精神,英文版十九大報告被讚譽為“讀懂中國的最佳文獻” ;
她通過開展育人強師培訓,帶領教師體驗校史校情,國情民情,夯實全員育人基礎。
“以我為主、高水平、一對多”特色的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思政工作成效顯著,在她的努力下,國際校區基本形成了“學生事務部統籌、聯合學院主抓專業教育、書院主導養成教育”的國際化育人格局,形成了正面教育、素質發展、中外趨同三者相輔相成的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思政工作體系。
紮根中國大地
講好中國故事的傳播者
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必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王玉芬在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的浙江大學國際校區,始終堅定這一信念,“我們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中幫助中國學生提升四個自信,同時還培育一批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士。”
她在國際校區推動學生深入基層實踐,讓中外學生感受中國發展,堅定道路自信;
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討論課堂上,帶著中外學生一起學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堅定理論自信;
她和學生前往上海一大會址、嘉興南湖、貴州遵義,向中國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也讓留學生真正理解中國共産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堅定制度自信;
她帶領學生一起體驗做月餅、包餃子、學絲竹、看皮影各類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堅定文化自信。
王玉芬用自己的熱心、專心和真心,促進心與心的溝通,縮短國與國的距離。
來自瑞士的Balas Zdenek,去過中共一大會址,去過南湖紀念館和遵義會議舊址,還與中國學生一起去了貴州支教。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説:“中國在發生的這些驚人變化,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可敬的人。”
在王玉芬帶領下,國際校區正在建設“傳統文化國際推廣思政教育基地”,為中外學生在傳統文化交流中學習、切磋、互鑒提供平臺。
“思政課程”與
“課程思政”的踐行者
“能夠擔當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用我的學科背景去引領學生成長成才,我願意接受挑戰,願意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10年前,王玉芬從一名優秀的專業教師毅然轉型成為一名專職輔導員,負責研究生思政工作。
10年來,她既做輔導員,又繼續教學工作。
她探索並實踐研究生培養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主持教改項目《電氣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堅持“高起點、重實踐、求創新”,使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連續三年都有學生獲評“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榮譽的單位。該項目成果獲評2016年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學會教育成果獎一等獎。
她的微信朋友圈,全是學校、學生息息相關的動態,從帶隊軍訓到學生參加比賽,她恨不得把學生每一刻的成長動態都捕捉下來。許多她教過的學生都是她的微信好友,並常常為她點讚加油。
站在新的起點上
王玉芬將繼續扮演新時代
國際化思政教育的“開拓者”
“傳播者”和“踐行者”
她將個人的發展
融入時代發展的藍圖
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
學生思政工作新模式
在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
歷史擔當中鑄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