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今日中國】新型農民長啥樣?我們幫你去問問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27日 16: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第47期·——

  央視網消息 近日,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名單出爐,不同於傳統的農民,首批獲得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的他們究竟有何特長?有哪些技能?他們的職業范兒又在哪?

  我們採訪了四位獲得此稱號的農民朋友,聽聽他們怎麼説。

  【一】

張巧花挖土豆

張巧花挖土豆

  人物:張巧花,43歲,小學。

  身份:甘肅定西瑞源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做了什麼:2010年前,張巧華就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不甘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多處借款從事土豆經銷,後來又聯合當地5戶農戶,入股興辦集農資商品供應,農副産品種植、購銷為一體的農産品專業合作社,如今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儲藏庫一棟,300平方米的營業用房一處,帶動社員320戶,種植馬鈴薯3640畝,年均吸納富餘勞動力1000多人次在合作社務工。

  問:一年收入有多少?

  答:年收入100多萬元,包括土豆和雜糧種植銷售、農技隊服務、電商收入等。

  問:一天要工作幾個小時?

  答:農民嘛,好像除了睡覺,整天在忙。

  問:一年給自己放假幾天?

  答:很少給自己放假,到各地參觀學習就是旅遊了。春夏秋三季在田間地頭忙碌,冬季到各地學習技術、參加培訓等忙著“充電”。

  問:這次獲獎,有什麼感悟?

  答:讓自己看到了差距,要種好地,技能很重要,要隨時學習新知識,更知道了一名職業農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現在覺得做農民很有意思,走在田間地頭,種子種進去,一週不見就變樣,很有成就感,煩惱都沒有了。

  問:跟過去種地比,你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搞農業,新技術太重要了。要成為一個職業農民,既要去理解惠民政策、懂經營和技術,更要懂管理。

  問:這次研修班的內容是什麼?

  上課的內容恰巧是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政策解讀、農村創新創業專家輔導、農業生産經營管理能力、職業農民典型經驗分享等,收穫很多,想趕緊回來,跟同行分享,讓大家共同學習。

  【二】

葉長煉(左)在田間地頭

葉長煉(左)在田間地頭

   人物:葉長煉,56歲,高中。

  身份:甘肅民勤縣大壩鄉長煉沙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做了什麼:2008年,葉長煉搭建了10座日光溫室,準備將生長在戈壁沙漠中的沙蔥進行種植。

  2010年,葉長煉的首茬沙蔥上市,當年收入15萬元。他的沙蔥不僅在周邊的金昌、右旗、武威、蘭州等城市暢銷,還遠銷海口、成都、北京、廣州,葉長煉成了遠近聞名的“沙蔥王”。

  在葉長煉的服務、帶動和影響下,目前,民勤縣日光溫室沙蔥種植面積達到1560畝,10個鄉鎮、1000多戶農民借此走上增收致富路。

  問:一年收入有多少?

  答:整個合作社有日光溫室400座,一座收入3萬元左右,露天種植沙蔥400畝,一畝地收入1.2萬元左右,自己一年算下來收入60多萬元。

  問:一天要工作幾個小時?

  答:每天十幾個小時,除了睡覺,感覺一直在忙。

  問:一年給自己放假幾天?

  答:全年無休,夏季露天種植沙蔥,冬春季節在日光溫室中種植沙蔥,出去參觀交流學習、培訓就算是給自己放假了。

  問:這次獲獎,有什麼感悟?

  答:獲得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稱號,高興之餘,更覺得機會難得,能跟全國優秀的職業農民交流學習。

  很多人都在問,將來誰來種地?我們成立合作社,流傳土地進行規模種植應該也是一種破解方式吧。

  問:跟過去種地比,你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成為職業農民,不僅要研究種植技術,學習經營能力,還要懂市場和營銷,一切全靠自己摸索,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做農業,要懂市場,主動和市場對接,要專心做好一件事,並且得有品牌意識。

  【三】

陳偉波(右一)接受央視採訪。

陳偉波(右一)接受央視採訪。

  人物:陳偉波,33歲,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

  身份:廣東省興寧市金鴿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做了什麼:8年來專注養殖肉鴿,帶動2000多戶農戶從事肉鴿養殖業。

  問:有什麼專業技能?

  答:精通肉鴿養殖技術、肉鴿熟食産品深加工,熟悉市場銷售、企業管理。

  雖然本科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也在深圳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叔叔養鴿子賠錢,希望我回興寧市龍田鎮的老家幫忙。回到老家後,在鴿棚裏做了整整三年,掌握了養殖技術。2011年又報考了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利用業餘時間學習,2015年獲得了畢業證。

  此外,為了把鴿子賣出去、賣得好,我又努力學習銷售、管理的相關知識。

  問:一年收入有多少?

  答:一年出欄200余萬隻肉鴿,收入4000萬元左右。

  問:一天要工作幾個小時?一年給自己放假幾天?

  答: 沒有什麼休息,“五加二、白加黑”,感覺對不起家人。

  問:和叔叔養鴿子的方式相比,您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打通銷售市場,自産自銷,不再受制于鴿販子。此外科學養殖肉鴿,提高鴿子産品的附加值,銷售鴿子蛋、鴿子熟食等休閒食品。一步一步增加鴿子産業的産值。

  問:怎麼看自己被評為新型職業農民?

  答:我相信職業農民以後會是令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

  【四】

葉小雲和果樹。

葉小雲和果樹。

  人物:葉小雲,47歲,中專。

  身份:寧夏青銅峽市葉盛鎮龍門村黨支部副書記、小雲林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做了什麼:2008年成立小雲林果專業合作社,聘請科技、農牧、林業等部門和單位的技術人員作指導,開展各種農業技術培訓。引導種植戶嫁接改造老舊果木品種,引進套袋貼字等先進實用的新技術,開闢網絡銷售渠道,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2013年,創辦了小雲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先後向周邊市縣區輸出勞動力達24600余人次,勞務收入達到219萬元,帶動500戶村民增收。

  問:一年收入有多少?

  答:30萬元左右。

  問:一天要工作幾個小時?一年給自己放假幾天?

  答:沒有固定時間,啥時候有事啥時候要去忙。

  問:這次獲獎,有什麼收穫?

  答:不管做什麼,産業要守住並形成産業鏈。比如我們種菜,要從種植做到銷售,從田間地頭做到餐桌,才能把企業做大,還要做細、做精。

  問:跟過去種地比,你覺得新型職業農民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新型職業農民,要利用科學技術種菜、種果樹。比如利用科學推算,精準施肥,以前都是估摸著施肥。還有在管理上,以前一個人單打獨鬥,現在是一起幹,成立股份合作社,缺錢大家一起想辦法、缺力大家一起幹。尤其是土地集中到一起提高種植規模、産量也提高了,有量也好銷售,也有了經濟效益。

  通過採訪,我們發現這幾位新型職業農民,有技術、愛農業、會管理也會經營、銷售,還能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他們用行動解答了將來誰種田、如何種田的問題。在成為職業農民的路上,他們學習鑽研各種技能,努力成為“多面手”,值得借鑒和參考。(記者 王小英 高宇婷)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