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內蒙古篇】黨員服務緊隨牧戶 錫林郭勒盟“黨員中心戶+協會”創新黨建模式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07月27日 14: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穿過茫茫草原,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力古臺鎮驅車半個多小時後,一個巨大的白色蒙古包映入眼簾。巴彥畢力格圖嘎查黨員中心戶特木勒的黨員活動中心室到了。

  鮮艷的黨旗挂在蒙古包正中,桌櫃上擺滿蒙漢雙語的政策材料與書籍報刊,其中一個櫃子上擺著榮譽獎牌,牌上“黨員中心戶”幾個字十分醒目。

  “我們這裡居住很分散,即便相鄰的兩戶牧民,通常也相距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特木勒説,這不僅造成牧民生活辦事十分不便,基層黨組織聯絡服務群眾、組織黨員活動等也存在很多困難。

  錫林郭勒盟近年來在牧區探索的“黨員中心戶”模式,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黨員中心戶”上聯支部下聯牧戶,有效破解了牧區活動陣地利用率低、牧民組織化程度低、黨員集中難、群眾辦事難等問題。

  “2014年我被選為黨員中心戶後,負責聯絡服務我們嘎查18戶57位牧民,包括兩名黨員,責任面積9.6平方公里。”這位皮膚黝黑、不善言辭的草原漢子,説起工作來滔滔不絕,“平時不僅要按時組織黨員開展會議活動,及時為牧民答疑解惑,還要幫助有困難的牧民,調解牧民矛盾糾紛。當然最迫切的任務,是帶領牧民增收致富。”

  由於腦子活、思路清、辦法多,特木勒早早成為遠近聞名的牧業大戶,但在他眼裏“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13年,特木勒&&創辦了“白嘎力嘎牛羊育肥專業合作社”,為合作社成員和牧民提供集中育肥、統一銷售等服務,降低了牧民的養殖成本。

  特木勒成為黨員中心戶後,合作社成員由起初的6名增加到了13名。他還帶領牧民創建了活畜交易中心,好牲畜賣上了好價錢,合作社也由此拓寬了增收渠道。説起特木勒,當地牧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像特木勒這樣的“黨員中心戶+協會”的致富帶富模式,在錫盟還有很多。蘇尼特左旗的黨員中心戶斯琴圖,創辦浩博爾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0戶42名牧民共同致富。

  如今,“黨員中心戶+協會”這種黨建模式已在內蒙古全區推廣,“哪有牧戶,哪就有黨組織發揮作用”。據統計,目前全區44個牧業半牧業縣、269個蘇木鄉鎮共確定黨員中心戶4598戶,全區形成“黨員中心戶+協會”&&致富群733個,覆蓋和造福近20萬牧民群眾。(記者張棖劉成友侯琳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