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用生態紅線畫出和諧貴州圓

中國新聞來源:當代先鋒網 2017年03月08日 20: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思瑾

  近年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展綠色經濟、培育綠色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保證生態功能不退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貴州“最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出臺——

  2016年底,貴州省政府印發的《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暫行辦法》劃定禁止開發區、五千畝以上耕地大壩永久基本農田、國家重要生態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區等4大類12小類為生態紅線保護範圍,並規定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生態保護紅線責任制。

  守好“米袋子”和“菜籃子”

  貴州屬典型的內陸岩溶山區,5000畝耕地以上壩區有165個,耕地面積175萬畝,佔全省耕地的2.56%。壩區耕地是貴州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更是貴州農耕文化的起源和民族文化的搖籃。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表示,貴州有質量的耕地不多,耕地保護必須精準化,壩區耕地保護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責任制,壩區耕地保護紅線要成為高壓線、生命線。同時,壩區耕地的保護,既要保數量,又要提質量,要下大力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壩區耕地要“以畝産論英雄”。

  2014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五千畝以上壩區耕地保護工作的通知》,“五千畝以上壩區耕地”開始有嚴格制度“護衛”:嚴禁以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改變其用途;嚴禁在其設立城市新區和各類開發區、園區及地方城市幹道等線性工程;嚴禁在其範圍批准宅基地、擴大現有建設用地規模、以及開展有損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活動。能源、交能、水利、礦山開採、環保、重大民生工程選址確實無法避讓的,需實地踏勘,佔用萬畝壩區報省政府同意,佔用5000畝壩區經省國土資源廳同意。

  國土資源部門還建成了壩區耕地實時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充分利用航拍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壩區耕地進行監管,對發現的違法佔用榕江車江壩區、綏陽洋川壩區、錦屏新化壩區行為已及時查處,拆除復耕,保持“米袋子”和“菜籃子”源源不斷為民生。

  近日,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郭強在採訪中説:“2016年初,貴州各地已對原佈局在壩區的建設用地進行優化,在壩區183萬畝耕地中,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類生態紅線132萬畝,保護率達到72。52%,保護面積比原來增加30萬畝,保護率比原來提高約17%。”

  “護”與“富”的“修行”

  2016年年底《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要通過生態修復,改善城市環境,通過城市修補,改善城市風貌。

  護一方生態,富一方百姓。貴州一直致力於一座山、一片水、一個城生態修復的可能性探索。“村莊變公園、田園變樂園、庭院變花園、農房變客棧”便是處於長江流域赤水市天臺鎮鳳凰村的真實寫照。

  2010年時,鳳凰村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人均年純收入僅3000多元。村民明元花回憶:“我們村在治理前,整個山都是光禿禿的,種植莊稼也三年兩不收,一遭遇暴雨,洪水就滿坡流。”

  天臺鎮在總結過去水土流失“長治”治理方式的經驗基礎上,大膽探索出水土保持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水系整治+生態修復+人居改善”的綠色方程式,建設打造了鳳凰生態濕地公園。目前,濕地公園日均接待遊客已達1000人以上,鳳凰村還開設農家樂、農村旅社等旅遊服務業,流轉土地建設彩林工程、花卉苗圃等基地,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脫貧、增收致富。

  不僅守住“綠水青山”,貴州各地還致力於“城市傷疤”的修復。

  自2010年以來,貴州省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119.41萬戶,有效改善了350多萬棚戶區居民的住房條件,成效顯著。去年4月,貴州又著手2017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庫建設,棚戶區改造申報計劃42.98萬戶,計劃數居全國第二位。

  貴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維明表示,2017年住建廳將全力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以山體水體修復、城市形態引導、城市河道整治、綠化亮化美化、完善公共服務等為重點,全面系統推進“雙修”工作,讓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碩果融入城市、融入生活,提升市民獲得感,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藍圖願景。

  生物“多樣”奏響生態文明強音

  貴州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4個省之一,全省約80%的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物種及其生境被納入各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已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6種和野生動物85種。省環境保護廳自然生態處處長張韜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人文價值,保護好我省的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

  位於威寧自治縣境內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的“草海”,擁有典型、保護對象較為完整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我國特有的高原鶴類——黑頸鶴在此築巢棲息,繁衍生活。每年冬季,灰鶴、斑頭雁、赤麻鴨、鉗嘴鸛等候鳥齊聚草海,雲飛鶴舞,分外美麗。近年來,氣候變暖導致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空心蓮子草”大量繁殖,與其他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爭奪陽光、空氣,導致草海水生生物和魚蝦缺氧死亡,嚴重破壞草海濕地生物多樣性。

\" data-mce-src=

  位於威寧自治縣境內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的“草海”,每年冬季,雲飛鶴舞,分外美麗。 沈光勇 攝

  2015年以來,為了清除空心蓮子草對草海生物多樣化及生態環境産生的不良影響,威寧草海管理委員會啟動了草海空心蓮子草人工清除工程。

  威寧草海管委會規劃科建設責人祖啟朝説:“每年我們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按季節分三次對草海裏的外來物種空心蓮子草進行清除,還草海一湖清波。”

  張韜表示:“我們在強化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涉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生態準入制度的同時,還將加強隊伍建設,啟動建設自然保護區監測預警平臺,開展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及時提出自然保護區狀況報告。”促進全省各級自然保護區與周邊社區、村寨的和諧共建。(詳情請閱《當代貴州》2017年第8期)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