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上海篇)上海自貿區成立三年各項創新之舉激活市場活力

中國新聞來源:新民晚報 2016年11月23日 16:0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説:上海自貿區以五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産總值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上海自貿區三週年之際,昨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來到這裡,第三次考察上海自貿區。

  3年前,上海自貿區在眾人期盼中掀起“蓋頭”、開啟中國深化改革的破冰之旅;如今,上海自貿區不辱使命,不當“政策洼地”,而是通過一項項制度創新築就“改革高地”。在激發出巨大市場活力的同時,構建起一整套事中事後監管體系,並複製推廣到全國,實現了“不當苗圃、要當試驗田”的初心。

  便利化通關

  “豬鼻子”下崗

  33歲的茅曉峰,在海關一線卡口工作了7年多,對上海自貿區改革帶來的變化,感觸很深。

  在上海自貿區外高橋保稅區海關七號門口,3年前,這裡的卡口每天排著長隊,因為汽車尾氣厲害,工作人員們只好自己買來防塵面具戴上,大家戲稱為“豬鼻子”。“如今,車輛過關速度越來越快,現在反而要加設減速帶和限速安全警示牌,確保安全,‘豬鼻子’也下崗了。”茅曉峰笑著説。

  這樣的變化源於自貿區不斷升級的通關等便利化政策。自貿區成立3年以來,僅海關的改革就一項接著一項,先入區後報關、智慧化卡口、單證無紙化、分送集報……這些改革福利的不斷落地,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通關速度,讓企業降低了成本,更贏得了商機。

  上汽通用參與上海海關推出的匯總徵稅改革後,稅款備付資金由月均1億元降到2000萬元,月均盤活資金8000萬,月均節省利息2萬元,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據統計,自貿區通關制度改革後,一線進境貨物入區通關時間平均縮短2到3天、成本平均降低10%;一線實際進、出境平均通關時間較上海關區平均通關時間縮短78.5%和31.7%。

  制度吸引力

  市場説了算

  制度創新有沒有吸引力,市場最有發言權。

  上海自貿區成立伊始,許多人按照習慣思維趕來打聽,“有什麼優惠政策嗎?”得到的答案多少讓他們有些失望。在外高橋基隆路排隊登記註冊企業的人群中,開始時曾出現“墻裏開花墻內香”的情況,新設企業中資比例大大高於外資比例。

  但隨著自貿區負面清單、金融體制創新、證照分離等改革措施一項項落地,這種局面明顯發生變化。

  從上海自貿區第二年開始,外資企業進入的步伐明顯加快。如今,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第一家獨資遊艇設計公司、第一家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獨資醫療機構都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落地。許多企業表示,得益於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得以在這塊改革的試驗田裏大展宏圖。

  讓自貿區發生墻裏開花“內外香”的轉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負面清單、金融開放創新等重磅改革舉措。近日,上海銀監局正式發佈《關於簡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機構和高管準入方式的實施細則(2016年)》(以下簡稱《細則》)。根據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的要求,《細則》堅持以還權于市場、激發機構活力為出發點,按照“區內不低於區外”的底線原則和“爭取區內優於區外”的高線原則,重點實施了幾項簡政放權創新舉措。

  據分析,《細則》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大上海自貿區銀行業改革開放試驗的力度,有力促進上海自貿區銀行業機構集聚效能和優化佈局,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

  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自貿區內法人級和分行分公司級的銀行業營業性機構數量佔全轄的比重分別為69%、67%(未含村鎮銀行),其中外資法人和分行佔全轄外資行的比重分別為82%和72%,華瑞銀行、東正汽車金融、吉致汽車金融和廣融達金融租賃等多家民營銀行業金融機構陸續落戶開業,自貿區銀行業對內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既當“指南針”

  又作“橋頭堡”

  上海自貿試驗區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為實體經濟營造了更便利的營商環境,使自貿區不但成了將海外企業引進來的“指南針”,也成了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但是,“放得開也要管得住”,從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初,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就被提上改革的重要日程。

  2015年8月,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探索主動將政府部門掌握的準入、監管信息,推送至網絡訂餐平臺,納入其信用評價體系,並向社會公示,推動消費者“看臉訂餐、用腳投票”,保證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6年5月,上海自貿區市場監管局與第三方徵信機構芝麻信用聯手,向其推送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等多類企業信用信息和法定代表人信息,芝麻信用將接收到的失信信息列入行業重點關注名單,並披露給相關合作商戶,在各種信用服務應用場景中對失信者酌情予以限制。目前已有5.9萬戶失信企業和160名企業法定代表人被列入其關注名單,“誠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步步受阻。”通過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的信用約束機制,讓企業在自貿區“活而不亂”。

  據悉,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一年不到,就有27項改革措施在全國或者部分地區複製推廣,其中投資管理措施有13項,貿易便利化措施有10項,內容涵蓋工商登記制度、先進區後報關等措施。

  上海自貿區3年,不僅從最初的28平方公里擴大到今天的近120平方公里,更在廣東、天津、福建等地複製出更多的“改革開放試驗田”。擴區後的上海自貿區以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浦東新區四分之三的生産總值,以五十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上海市四分之一的生産總值。

  潤物細無聲,正是在一項項制度創新中,上海自貿區承擔的國家戰略重任一步步成為現實。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