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小崗村:致富更要靠改革

中國新聞來源:中安在線 2016年06月30日 19:4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六月的小崗,麥香四溢,禾苗青青。

  寬闊的改革大道兩旁農業加工科研企業雲集,金銀花、藍莓、石榴等特色種植園穿插其中。徽派建築的中心街道上,田園風格的農家樂、農家超市一字排開。往遠處眺望,一塊塊高標準農田延展至地平線以外,一幅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的新農村畫卷躍然眼前。

  4300畝高標準農田顆粒歸倉

  “今年的白饃能吃到嘴裏了。”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時,走進小崗村4300畝高標準農田,當時正值小麥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總書記囑咐,要加強田間管理,實現豐收。

  站在小崗村4300畝高標準農田的田埂上,種糧大戶程夕兵接受本網記者採訪,他説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絕不叫種糧農民吃虧,這讓他心裏更有底、幹勁更足了。

  種糧大戶程夕兵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他説習總書記對農業的熟悉讓他這個種糧專業戶都很佩服。這塊地的産量怎麼樣、小麥屬於什麼性質、能否做麵包、面的筋度能達到多少、病蟲害防治做了哪些工作?手持麥穗的總書記對關切的農業問題一一詢問。

  程夕兵説,自己向總書記彙報了自家流轉的270畝土地情況,當提到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進行生態種植時,總書記很高興。程夕兵告訴記者,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最大的成本就是運輸,幾乎和化肥的成本相當,但地會越上越肥。

  “土地流轉、家庭農場是這次總書記關注的重點。”程夕兵説,他在座談會上提到自己剛申報了家庭農場,總書記詳細詢問了家庭農場的優惠政策

  “總書記在座談會上説,絕不叫咱種糧農民吃虧,這讓俺們這些種糧大戶心裏更有底、幹勁更足了。我們一定多種糧、種好糧,讓大家吃上放心糧!”程夕兵説,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流轉面積,通過機械化規模種植降低成本,“採用機械化插秧,一天能種上百畝,而用人工插秧,一天種一畝地都困難,農業成本要降下來,必須開展適度規模種植。”

  “國家政策決定國家命運”

  “2014年,我們大包乾&&人給習主席寫了封信,希望他能來看看現在的小崗。沒想到今年總書記真的來了,幫我們圓了一個夢。”嚴金昌是當年小崗村十八個大包乾&&人之一,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小崗,專門到訪他所辦的農家樂——金昌食府。

  嚴金昌是當年小崗村十八個大包乾&&人之一,和當年要求包産到戶不同,如今的他把冒著風險分得的土地全部流轉了出去,他説由農戶單打獨鬥的傳統種植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只有深化改革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才能打破農業瓶頸。

  初夏季節,農家樂的後院果蔬飄香。嚴金昌説,當時總書記就是站在這裡,説了“農家樂、樂農家”這句話。“我跟主席説,您提出了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小崗也有自己的小崗夢,我們提出了八項規劃、三十六項措施,目標到2020年經濟收入翻一番。主席聽了很高興,説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小夢匯成大夢。”

  回憶起當年按下紅手印的情景,今年73歲的嚴金昌依然激動,“當時小崗有800畝土地,俺們就想,咱有田有地,為啥就沒有的吃?這麼多地,如果大家都好好幹,吃不了、用不盡。所以大家下定決心包産到戶,提出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鼓勵多勞多得,不問國家要糧要錢。”嚴金昌説,國家政策決定國家命運,沒有黨和國家,就沒有如今的小崗,“原來俺家沒飯吃,住的是破草房,現在兒女全開上了小汽車。”

  和當年要求包産到戶不同,如今的嚴金昌卻把冒著風險分得的土地全部流轉了出去,“我們一家一共35畝地,全部確了權,流轉出去的是經營權,承包權還是我們自己的。”嚴金昌説,土地流轉後,農民不僅能拿到每畝800元的流轉費,旱澇保收,不種地了還能從事別的工作,拿雙份收入。

  這裡就是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大包乾契約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4月25日來到小崗重溫改革時感慨,“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誌。”

  用改革的思路謀劃發展

  “一夜跨過溫飽線,二十年未進富裕門”,曾經一段時間,改革明星村小崗陷入脫貧不富的尷尬。

  脫貧靠改革,致富更要靠改革。去年7月,安徽第一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在小崗村頒發,以確權頒證為新起點,盤活沉睡的土地資産,小崗又一次走到了前頭。目前小崗村12000畝耕地已全面完成頒證,土地流轉面積超過8000畝,佔全村可耕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

  嚴金昌就是土地流轉的積極倡導者,他説傳統種植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打破農業瓶頸。“土地流轉後,我們小崗有搞養殖的,有種蔬菜大棚的,藍莓、桃樹、石榴、金銀花等特色種植,豐富了農業結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

  土地流轉讓農戶由單打獨鬥走向農業規模化經營,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小崗村廣泛開展一二三産融合,對農産品進行深加工,打造具有小崗村元素的農業品牌,形成以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為主導的産業體系。2013年以來,小崗村成立的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收入連年突破500萬元。

  集體經濟壯大了,民生投入更有了底氣。在小崗,新農合、農作物保險和16周歲以上村民的養老保險全部由集體購買,同時,還為家庭困難村民建立數據庫,開展精準幫扶。

  “總書記來到小崗村召開座談會,特別提到中國要強,農業必須要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要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吳小林説,“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託,弘揚‘大包乾’精神、沈浩精神,特別是結合當前的“兩學一做”,用改革的思路謀劃發展,用改革的舉措推進落實,用改革的勇氣繼續創造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記者 彭旖旎)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