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回訪安徽幹部群眾 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

中國新聞人民日報 2016年04月28日 10:2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四月,草長鶯飛、麥浪滾滾,江淮大地的美好時節。

  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進山區、下麥田,訪農家、入校園,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進行調研考察。

  循著總書記安徽之行的足跡,記者回訪了幾天來和總書記面對面的部分幹部群眾。他們向記者表達了共同的心聲:把總書記的囑託和期望落到實處,努力建設好家鄉,為推動安徽經濟社會進一步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時間:4月24日 調研第一天

  地點: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關鍵詞:脫貧

  雨後初霽。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一個大別山深處的小村莊,曾經有著光輝的革命歷史。

  幾輛車順著蜿蜒山路進了村,習近平總書記走下車。“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你們這裡,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

  “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扶貧,總書記心中一直的牽掛,國內調研考察期間他多次深入貧困地區。

  聽到屋外的腳步聲,村民陳澤平一抬頭,竟然是總書記。“這一刻,我激動得心怦怦直跳。當時我愛人汪能梅正洗碗,興奮得甚至忘了擦擦手。”陳澤平對總書記來訪的細節如數家珍:“他問得很細,‘身體還好嗎,這個季節屋裏還有點冷吧,家裏種幾畝地,種的茶葉幾年能收穫,養了幾頭豬,豬肉價格還可以吧,存的糧食夠吃多長時間……’看到我家的‘古董電視’,總書記還關心地問能收到幾個臺。他和藹可親,就像親戚朋友聊天一樣隨和。”

  正拉家常的時候,村幹部遞上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情況調查表》。“移民直補”“公益林補貼”“計生獎”“勞務收入”……總書記一邊念著表格上的項目,一邊向陳澤平了解貧困戶搬遷等支出和補貼情況。陳澤平告訴記者:“總書記給我們帶來了致富和小康的希望,我不會忘記這份溫暖,會和鄉親們加倍努力爭取早日脫貧。”

  一墻之隔的汪能保68歲了,住的是祖輩留下來的土坯房,修修補補、風吹雨打。上世紀90年代新蓋的房子在前院,房子裂了,當地政府正幫助修葺。看到總書記沿著石階走向他家,他先是蒙了一下,接著快步迎了上去,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總書記説‘老汪你好,來看望你們’。我激動得不行,説做夢都沒想到您會到家裏來,共産黨政策好,給我們帶來好多福分啊!”

  習近平拿起桌上紅色的扶貧本,一邊看一邊仔細詢問老汪家情況。聽説老汪愛人有高血壓,一年藥費要花兩三千塊,習近平説,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醫保、新農合方面給予更多扶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總書記的話説得樸實,村裏的鄉親們都很感動。”汪能保對記者説:“握著總書記的手,很寬厚,很溫暖。”

  貧困戶陳澤申家的院子裏,裝上了扶貧項目小型光伏電站。習近平聽説陳澤申獨自拉扯孫子,詳細詢問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強調做好教育扶貧工作。“總書記説,‘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後’,我把這些話打電話給孫子説了,孩子説要努力學習、拿出一份好成績來。”

  總書記來到大灣村的消息,在田間地頭不脛而走。村民們紛紛涌到陳澤申家。小院裏,草木芬芳,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暢所欲言。

  大灣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來自縣醫院,下村的時候孩子才5個多月,也有不理解的聲音,但她無怨無悔。“這段時光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扶貧不只是經濟上的幫扶,還要真心實意給予關心。”她告訴總書記,村裏現在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415人,“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

  總書記詳細詢問了扶貧工作隊的幹部配備,和鄉親們聊起脫貧措施,同大家一起算脫貧時間賬。“鄉親們都把總書記來村裏的照片當成了手機桌面,現在幹勁更足了”,余靜牢牢記住了總書記的教誨:“要脫貧也要致富,抓好産業扶貧、教育扶貧”“打好扶貧攻堅戰,要採取穩定脫貧措施,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把扶貧工作鍥而不捨抓下去。”……這些話,給大灣村的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時間:4月25日 調研第二天

  地點: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

  關鍵詞:三農

  身處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中,總書記始終有一個心願,到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來看一看。

  4月25日這一天,總書記來到小崗村。村裏,4300畝高標準農田示範點放眼望去,生機盎然。習近平沿著田埂下了麥田。麥苗抽穗灌漿,長勢喜人。

  小崗村黨委書記吳夕明向總書記念叨起過去的不容易:“這塊地高洼不平,因為搶水問題村民們‘搗蛋’,土地整理後一馬平川,田成方、渠成網、溝相連、路相通,耕作全部機械化了。”總書記説,要加強田間管理,實現豐收,今年的白饃能吃到嘴裏了。

  徐德明是鳳陽縣的農技專家,“我差點被總書記問倒”。土地流轉、農田整理、種植品種、畝産量、病蟲防治……壓根兒沒想到總書記對田間地頭的事這麼熟悉。漸漸地,徐德明放下拘謹,興致濃時他彎腰抓起幾棵小麥,給總書記講品種、説長勢。

  一個細節讓徐德明印象深刻,總書記在田埂上跟大家聊了十幾分鐘,到了快上車時候仍然在和他們交流,“他關切詢問縣裏農技人員培養和待遇情況,讓我轉達對基層農技人員的問候。我們都很感動”。

  程夕兵是種糧大戶,此時站在總書記身邊,格外自豪。他現在種了280畝地,説起土地流轉、糧食收購等話題,像倒豆子一樣滔滔不絕。“沒想到總書記能到田間地頭去,這麼關心我們農民。端午節能收嗎?收下來再種什麼?問得多細啊!一張口,我就知道總書記是位行家。”

  從這塊麥田開車不多遠,來到小崗村“當年農家”院落。籬笆院、茅草房,38年前,18戶村民聚集在這間屋子,在煤油燈跳躍的火光下,按下紅手印、約定包乾到戶。“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誌。”習近平徜徉小院,重溫改革歷程。那段艱辛探索的歲月,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跡。

  “和總書記握手了嗎?”這兩天,這句話成了小崗村村民們見面的問候語。“當年農家”院落隔壁,一排臨街的農家門面房錯落有致。當時鄉親們聽説總書記來了,紛紛走出家門,盛情邀請總書記來做客。總書記走進兩戶人家。一戶是“農家超市”。戶主吳廣利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一家人太激動,都忘了拍照,竟然一張闔影都沒留。總書記從我家超市走過弄堂,邊走邊看邊問,我説這兩年小崗村旅遊發展起來了,我和老伴除了種田還開了這家超市。”

  另一戶是當年“大包乾”的&&人之一嚴金昌。73歲的老嚴不服老,在村裏率先辦起農家樂,開了家“金昌食府”。

  嚴金昌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與總書記見面,2010年作為沈浩事跡報告團的一員,他在北京見到了習近平。“6年了,沒想到總書記認出了我。家裏挂著沈浩生前工作和服務群眾的照片,總書記一一瀏覽,説沈浩精神要發揚。”

  得知這裡遊客多,農民收益頗豐,總書記説:“農家樂,樂農家。”嚴金昌如獲至寶,琢磨著上集市找人把這六個字寫出來挂墻上。

  今昔對比,小崗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鳳陽縣委書記米德成感慨于黨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和魄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今天在這裡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總書記這段話,米德成聽得心潮澎湃,小崗村會努力繼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示範作用,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

  時間:4月26日 調研第三天

  地點: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

  關鍵詞: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

  安徽是科技大省。26日,習近平在合肥考察了中國科技大學、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主題就是創新。

  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大廳,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薈萃科技新品。習近平走到科大訊飛展臺前,幾個機器人紛紛向他問好。一個圓頭圓腦的機器人很搶鏡:“總書記您好,我是小曼,我們早就期盼您的到來了,我也很高興能加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美女機器人佳佳也出來亮相:“見到敬愛的總書記真開心,佳佳祝總書記天天開心。”

  科技創新成果琳瑯滿目,智慧語音、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醫藥、無人機、智慧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習近平看得細緻,新興産業發展令人矚目,希望你們的事業蒸蒸日上。

  潘建偉院士及其團隊,在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原始創新成果。大屏幕前,潘建偉給總書記詳細介紹了量子通信等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成果,以及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等情況。總書記對中科大所取得研究成果的肯定,對量子信息科技發展趨勢的關注,令他深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使我們堅定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的決心。總書記曾經講過,‘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創新的競爭’,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要勇於創新、善於創新,對事關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要有成為領跑者和開拓者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取得無愧於時代的成就。”

  中科大自旋磁共振實驗室,杜江峰同樣是一位年輕的院士,他把自己的學生們一一介紹給總書記。“總書記對於科技創新以及核心關鍵技術都非常關心,告訴我們要有自信和決心把科技創新這件事做好。我們一定會牢記囑託,不辜負總書記的厚望。”

  中科大圖書館自習室,幾百名學生正伏案讀書。當總書記走進來時,現場立刻沸騰了。學生們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爭相向總書記問好。

  “在圖書館學習氛圍很好吧?還得早點來佔個座?”……記者採訪時,學生們紛紛講述和總書記的面對面,握手是那麼溫暖,笑容那麼和藹,講話那麼親切。總書記與同學們的交流互動氣氛熱烈,掌聲、笑聲連成一片。

  總書記面前的幾位學生,是大家眼中“搶到了好位置的幸運兒”。吳茂乾是公共事務學院一名博士生,2011年在學校見過習近平,“當時他勉勵我,‘西部支教一年,終身受益無窮’。”而今再次見到總書記,吳茂乾彙報了自己去寧夏海原的支教經歷和發展志向:“我來自四川自貢農村,對西部很有感情,西部人民需要我們去奉獻青春才華。我希望畢業後為西部脫貧致富做貢獻。”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博士後李軍配,自2010年進了中科大,已經申請了28項發明專利。“我告訴總書記自己來自山東農村,是村裏的第一個博士,也是村裏第一個出國留學的人,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我現在正在進行科技創業,立志做一名愛國的科學家。”

  “服從祖國分配!”邵雲飛是工程學院一名國防生。在現場,總書記詢問他畢業打算,他的堅定回答贏得了熱烈掌聲。總書記幽默地問:“將來立志當將軍嗎?”邵雲飛坦誠地説:“平平凡凡做好自己工作就行。”總書記點頭讚許:“踏踏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中國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正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來到在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領域享有盛名的中科大,面對一張張青春的面龐、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習近平説創新、談發展、講人才,許多學生拿起筆,記下了這席話“過去中國人口多、人手多,現在正轉變成人才多。”“我們的胸襟是開放的,包容並蓄。幸福不是從天降,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不要妄自菲薄,同時要自強不息。年輕人在學校要心無旁騖,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

  走出圖書館,千百名師生擠滿了道路兩側,冒著小雨來向總書記道別。習近平同大家親切握手。不知是誰起了個頭,師生們高唱中科大校歌《永恒的東風》,歌聲悠揚,久久回蕩:“迎接著永恒的東風,把紅旗高舉起來,插上科學的高峰……”

  這是師生們難忘的一天。回憶總書記在中科大的一幕幕場景,他們也談起自己耕耘的那一塊塊科技沃土,倍感振奮、倍加期待。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