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大國工匠】孟劍鋒:銀箔亂真于絲巾 依古法百萬次鏨擊而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年10月04日 22:3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各國元首都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的國禮。這份中國的國禮取名為“和美”,是一個精緻的金色盤子裏面,自然疊放著一條色澤晶瑩的白絲巾。而正是這條出自古老鏨刻技藝的絲巾,無意間跟接受禮品的貴賓們開了一個雅致的玩笑。

鏨刻是一項有著近三千年曆史的傳統工藝,鏨刻使用的主要工具叫鏨子。古代的鏨刻工匠憑著一把鏨子,就能夠在金屬器皿上鏨刻出千變萬化的浮雕圖案。

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這個老廠房裏,孟劍峰已經敲了23年的鏨子,他深深癡迷于這項傳統技藝,因為長期苦心鑽研而成為行中高手,並因此受命製作這份要用鏨刻工藝製作的國禮。

傳統的鏨刻作品大都做在銅器上,很少有金銀器上的鏨刻,而命名為“和美”的這個國禮,設計要求是一個超級精美的銀器鏨刻。更為繁難的是,作品所需要的紋理不是規範的幾何圖形,而是要求呈現出紡織物自然柔美的垂落狀態,要表現出紡織物的自然褶皺,並且在寬度只有0.1毫米的皺褶中也要鏨刻上花紋,表現出絲織品隨著光線移動而産生的明暗變化,再現真切的絲光感。讓一張僅有0.6毫米的銀片幻化為這件國禮,一向自信的孟劍鋒還真被難住了。

一件獨具特色的鏨刻作品需要設計打造出最適合的鏨子,孟劍鋒為此晝思夜想。孟劍峰想從古鏨子上得到古法的啟示路徑。一次機緣巧合,孟劍鋒第一次看到了用於金屬鏨花工藝的古鏨子,那種感覺如同習武之人得到了一把上古名劍。

塵封已久的古鏨子在孟劍鋒的手裏漸漸有了溫度,那些簡單而古老的花紋使孟劍鋒為之著迷,他努力想從鏨子的老花紋中,去觸摸到前輩的智慧。想定之後,孟劍鋒開始在尖部直徑只有一毫米的鏨子上,一次又一次地開鑿、磨平,再開鑿,再磨平,試製一把新鏨子。

8天后,孟劍鋒終於造出了製作絲巾圖案的最難的那把鏨子。接下來實際面對的鏨刻對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只比雞蛋殼厚一絲頭髮。要根據設計圖案,在這塊薄薄的銀片上鏨出細密的經緯線,交錯成為細緻的紡織紋理。

鏨刻過程用力稍多而鏨透了銀片,整個作品也會報廢,哪怕前面上百萬次的敲鏨都精準無誤,都會因為一次失誤而前功盡棄。這就是傳説中不許出現百萬分之一差錯的工作。

孟劍峰的“國禮”作品終於完成了,金色的盤子裏面,一塊潔白柔軟的絲巾自然疊放。接受禮物的人自然都會伸手去拿那塊絲巾,但是卻沒人能夠抓得起來。

如今這份鏨刻的國禮已經成了行裏的技藝傳奇。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