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精彩視頻排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網友評分最高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汪金權,男,漢族,47歲,湖北省蘄春縣第四中學高級教師。23年前,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放棄在黃岡中學的工作機會,主動申請調到山區學校任教。不斷探索教書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快樂學習,指導學生發表作品百餘篇,他的課深受學生歡迎。先後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萬元,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無私指導青年教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道德模範、湖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一個曾經的“天之驕子”,卻放棄令人羨慕的名校工作,23年“蝸居”山區中學,獻身農村教育事業,他生活清貧,卻傾盡所有扶助貧困學生……走進他的課堂、他的宿舍、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使人受到強烈的震撼:在這個誘惑無處不在的時代裏,一個安貧樂道、甘為人梯的“陋室師尊”,更讓我們看到了心靈純凈的湖北省蘄春縣第四中學教師汪金權。

  初識汪金權,強烈地感染我們的不是滿頭銀霜,不是滿臉滄桑,而是他的快樂和他對生活的飽滿激情。沒有為自己的清貧而抱怨,他的臉上總是挂著一種安然、淺淡的微笑。他説:“我對當初的選擇毫不後悔,我在這裡實現了人生的追求。”

  走進他的宿舍,一張木板床、一口舊木箱、一張四方桌、一個用木板壘起來的書架,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堆得最多的就是橫七豎八的各類書籍。

  打開一個用塑料袋層層包裹的幾本線裝古書,他小心翼翼地讀著書上已經模糊的字跡,不住興奮地念叨著:“這是寶貝啊,雖説從垃圾堆裏撿來的,但卻很有價值。”

  廚房裏,有一口搭起的土灶,還堆滿了木柴,這樣的場景在城鎮已經很難見到,連農村裏也有很多人用起了煤氣灶。汪金權淡然地説:“這些木柴是特意從山裏砍來的,做的飯很香,比用煤氣節約不少錢。”

  來到他的老家,30年前建的土房子已是搖搖欲墜,破舊的傢具中,一個衣櫃是解放前打土豪時分來的,幾口木箱有的是他妻子的嫁粧,有的還是他母親的嫁粧。而他卻樂呵呵地説:“這房子冬暖夏涼,屋後有大山,門前的竹林還是小時候與母親一同栽種起來的哩。”

  每當遇到有困難的學生,汪金權都會伸出關愛之手,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他究竟幫助過多少學生,連他自己也説不清楚。可是,當自己的大兒子上學時,卻付不起學費,還是靠同學的資助才進了大學。從他家那搖搖欲墜的土房子和一無所有的簡陋宿舍裏,可以看出來,汪金權為學生付出了許多!

  當問及汪老師,23年前為什麼回到貧困山區?他毫無掩飾地回答説:“山區的教育需要我這樣的老師,我自己的家庭也需要我回來照顧。”

  汪金權的宿舍裏,曾經住過多名家庭困難的學生,他們和汪老師生活在一起。説起這些學生,汪金權如數家珍:誰現在在報社當記者,誰現在在宣傳部門工作,誰現在也回到蘄春來教書……每談到一個學生的時候,一向恬淡的臉上總會展露出興奮,眼睛也會放出亮光。從這些興奮的神情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學生的愛,是何等誠摯!

  在課堂上,汪金權有別樣的教學模式,有人稱之為“汪氏教學法”,其實他是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心,在教學生成人、成才。他的語文課上每天都有學生的演講,他的學生每天都要臨寫鋼筆字,他説,練字就是練心,讓學生們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穩。

  二十多年來一以貫之,沒有課後作業,沒有學習負擔,他只求學生會説話、會寫字、會讀書、會作文。而他的學生,有很多人在全國和省級作文競賽中獲獎,有很多人在全國各地的報刊上發表習作,他親手培養出的大學生不下千名。

  “我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家長把孩子們送到學校就是託付給了我們這些教師,人們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他們的自尊。”“教師是一個需要獻身的事業,在我看來,教師更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事業。”“山鄉教師的守望正是山裏孩子的希望!”這是汪金權的語錄。

責任編輯:李斐

熱詞:

  • 山村教師
  • 守望
  • 全國教書育人
  • 楷模
  • 汪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