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電視臺 > 科教臺 > 《手藝》第六季
推薦給其他網友 | 加入收藏
節目名稱:《手藝》第六季
集  數:
首播時間:2016-05-24
首播頻道:CCTV-10科教
産  地:
年  份:2016年
來  源:探索發現
語  種:

[查看全部]
分集視頻
  • 《探索發現》 20160524 《手藝》第六季之《剔紅點朱》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剔紅,又稱紅雕漆。漢族漆器工藝的一種,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時期,發展于明清兩代。“剔紅”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朱色大漆,待幹後再雕刻出浮雕的紋樣。張來喜大師是當今揚州雕漆的領軍人物,多年來製作了一批有較工藝價值的藝術精品。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張來喜在充分吸收傳統技藝的前提下,還能綜合運用自己的“旁門雜學”,運用到雕漆工藝當中去,同時吸收北京等地雕漆的所長,更加注重精、細、雅的藝術特徵,形成了獨屬於張來喜的風格。(《探索發現》 20160524 《手藝》第六季之《剔紅點朱》)
  • 《探索發現》 20160525 《手藝》第六季之《永康錫雕》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浙江永康保存了歷史悠久的錫雕傳統製作工藝,它勾連著豐富而生動的地方民俗和風土人情,如今打錫的手藝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傳承著這門精美的手藝,盛一原是位錫匠,16歲開始跟隨舅舅打錫。打錫在江南又稱為打镴,錫器是永康女兒出嫁必不可少的嫁粧。製作不同的錫器有不同的樣板,而能否打好一把錫酒壺是對錫匠打錫手藝的基本評判。隨著科技進步工具升級,如今錫器也開始使用機器加工。(《探索發現》 20160525 《手藝》第六季之《永康錫雕》)
  • 《探索發現》 20160526 《手藝》第六季之《微縮港島》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黎熾明是一名香港的微縮模型手藝人,今年50歲。他曾有過二十年的建築模型製作經驗,從事微縮模型創作也已經超過了十個年頭。他所創作的作品大多為懷舊香港的題材,作品中飽含著濃郁的老香港的風情。其作品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融入了動態光影的元素,比如轉動的電風扇、閃爍的霓虹燈牌、能播放影像的電視機等。這次黎熾明接到一個微縮模型展覽的邀請,他希望將早已不復存在的摩星嶺木屋村重現於世人眼前。摩星嶺是香港島最西端的一個小山丘,當年在此處依山而建的木屋群從山頂一直延伸到海邊。童年時期的黎熾明每次去南丫島都能在船上望見摩星嶺木屋村。看他眼中參差不齊的木屋群好似一個小人國一般,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摩星嶺木屋村已被拆除,只留下了一個荒廢的山坡,沒有現實的景物作為參考,對於製作來講難度極高。黎熾明通過對摩星嶺遺址的考察確定了模型製作的範圍和比例,意外所得的樹皮成為了模型底座完美的材料,在廢棄的屋村中找到了木屋製作的靈感。經過近百個日夜,黎熾明通過《摩星嶺木屋村》這件微縮模型作品,還原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摩星嶺木屋村居民的生活面貌,仿佛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早已不復存在的歲月之中。(《探索發現》 20160526 《手藝》第六季之《微縮港島》)
  • 《探索發現》 20160527 《手藝》第六季之《苗嶺銀花》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楊光賓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也是226名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位,苗族銀飾鍛制的手藝是父親惟一留給他的東西。十三年一次的招龍節對於苗族人來説意義非凡,楊光賓要製作一個傳統的苗族銀花冠。銀花冠共有二百多個零部件,純銀打造的銀花冠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花費手藝人兩至三個月的時間,一套完整的銀飾盛裝則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一個古老的民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文化,每一件銀飾、每一個圖案,都承載著他們特別的民族記憶。(《探索發現》 20160527 《手藝》第六季之《苗嶺銀花》)
  • 《探索發現》 20160528 《手藝》第六季之《香江嘆茶》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粵式早點功夫,第一看和面,和制蝦餃皮的關鍵在於溫度的把控,講究身、心、氣、意。和蝦餃的精巧纖細不同,雞球大包卻更顯粗獷霸氣。幹蒸燒麥和蝦餃、蛋撻、叉燒包並稱粵式早茶四大天王,人氣極高,也是蓮香樓的招牌手藝。香港的早茶手藝,關鍵不僅在個人修為,更重要的是系統的接駁。所有的環節,都必須高效而精確地運轉。(《探索發現》 20160528 《手藝》第六季之《香江嘆茶》)
  • 《探索發現》 20160529 《手藝》第六季之《丹寨皮紙》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貴州丹寨縣北部的石橋村,仍保留著原始的家庭作坊生産方式,生産的紙品質優良,工藝世代相傳。造紙藝人王興武在穿洞中生産出神奇的皮紙,他用自然陰幹的方法曬紙,他希望石橋白皮紙技藝能夠傳承下去。(《探索發現》 20160529 《手藝》第六季之《丹寨皮紙》)
  • 《探索發現》 20160530 《手藝》第六季之《上黨堆錦》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上黨堆錦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山西省長治市獨有的傳統手工藝。一副完整的堆錦作品需經設計、描圖、裁剪、貼飛邊、絮棉花、包錦緞、上色、拼接等數十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這是屬於傳統時代的“慢工出細活”。69歲的凃必成是上黨堆錦藝術的傳承人。從事堆錦的研製工作已有48年之久。在這期間他親身經歷了堆錦行業的興衰歷程,並對這門傳統手藝産生了深厚的感情。憑藉凃必成的刻苦攻關,不僅突破了傳統製作工藝的不足,還讓堆錦作品的立體感更加明顯。(《探索發現》 20160530 《手藝》第六季之《上黨堆錦》)
  • 《探索發現》 20160531 《手藝》第六季之《潮州木雕》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始於唐,興于宋,盛于清。潮州木雕與浙江東陽木雕並列為中國民間兩大木雕體系,潮州木雕經過精雕細琢後往往再貼上純金箔顯得金碧輝煌,也被稱為金漆木雕。龍蝦蟹簍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將潮州木雕多層次鏤空的立體雕塑、表現技法推向極致。 (《探索發現》 20160531 《手藝》第六季之《潮州木雕》)
  • 《探索發現》 20160601 《手藝》第六季之《澄泥石刻》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蔡雲娣,來自蘇州吳中,是一名石刻手藝人,在繼承祖父雕刻中國四大名硯的基礎上,于80年代初創立了石壺雕刻的新門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澄泥石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威廉王子大婚時收到了一份充滿“中國風”的禮物,一把澄泥石壺,寓意“早生貴子”。就是由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蔡雲娣雕刻而成,現收藏在白金漢宮中。(《探索發現》 20160601 《手藝》第六季之《澄泥石刻》)
  • 《探索發現》 20160602 《手藝》第六季之《溫州綢塑》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一項傳承了幾百年的民間工藝,一段和戲曲分不開的人生故事,一位老人堅守了幾十年的手藝流程。溫州綢塑,以最生活化的材料,通過骨幹製作,泥形雕塑,上色繪畫,造型設計,外觀裝飾,道具組合這幾個步驟製作出了一件件生動傳神的戲曲人物。這次溫州綢塑藝人鄭永龍打算改變以往創作戲曲人物的思路,他想把溫州民俗鼓詞表演做成綢塑作品。鄭永龍找到溫州著名鼓詞表演家陳志雄。通過對他的進一步了解,創新出現實版的戲曲故事。(《探索發現》 20160602 《手藝》第六季之《溫州綢塑》)
  • 《探索發現》 20160603 《手藝》第六季之《德昂水鼓》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水鼓被德昂語稱之為“格楞當”,這是一種獨特而古老的樂器,在雲南古代民族中曾流行過,但在其他民族中早已失傳,僅德昂族還保存著它。水鼓是因使用時需注入一定的清水而得名。在盛大的潑水節即將來臨之際,德昂族標誌之一的水鼓因為經年不用而早已損壞,這讓水鼓舞傳承人張榮清十分焦急,為了能在潑水節上表演水鼓舞,重振水鼓雄風,張榮清決定請水鼓製作的手藝人毛坦三重新製作一批水鼓。當水鼓製作完成,古老的村寨將再一次響起水鼓帶來的遠古的回音。那餘音綿長的鼓聲會讓大家提前感受到節日的氣氛,也會讓大家領略到作為龍和太陽子孫的濃密的血脈相承。(《探索發現》 20160603 《手藝》第六季之《德昂水鼓》)
  • 《探索發現》 20160604 《手藝》第六季之《花樣旗袍》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旗袍被公認為東方服飾中最具張力的服飾藝術,它能勾勒出東方女性的身材美。手工定制旗袍要測量的數據比一般服裝要複雜,而旗袍設計之初的測量十分關鍵。梁伯設計的旗袍衣領特別講究,他所設計的衣領更接近於舊式旗袍的風格。(《探索發現》 20160604 《手藝》第六季之《花樣旗袍》)
  • 《探索發現》 20160605 《手藝》第六季之《魯班巧藝》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魯班枕又名“瞎掰”,傳説是2600年前魯班發明的,可折疊,也可作為木制生活用品。魯班枕是用一整塊木頭經過鋸、刨、磨、鑽、鑿、摳等工序完成,未曾斬斷任何一個接口,未曾用一塊角料,基本上是靠“以缺補缺的方法”,一鋸一鑿,兩面相互藴合,天衣無縫。為了復活一門老手藝,鐵漢李文濤也有柔情時,糙活兒粗做,卻完美地詮釋了“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探索發現》 20160605 《手藝》第六季之《魯班巧藝》)
  • 《探索發現》 20160606 《手藝》第六季之《姑蘇銅藝》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陳巧生是中國銅爐製作工藝的傳承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觀爐和做爐。作為銅爐世家的第三代傳人,陳巧生8歲就跟著父親陳如剛製作銅器。陳巧生憑著對中國傳統爐文化的一腔熱情和家族三代銅器製作技藝,經過近千次試驗,才挖掘和恢復了傳統制爐工藝和原料配方。製作銅爐需要經過調製蠟液、塑模、選材、煉銅、打磨、上色等工序。(《探索發現》 20160606 《手藝》第六季之《姑蘇銅藝》)
  • 《探索發現》 20160607 《手藝》第六季之《萬工花轎》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陳蓋洪是浙江寧波的一名木匠,他打算做一頂萬工花轎。做轎子的工藝被當地人稱為朱金漆木雕。這是浙江寧波一帶的民間手工藝,注重雕和漆的裝飾。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門古老的手藝就開始日漸衰落了。製作萬工花轎,比需要耗費一千個工時的千工床還要複雜十倍。在陳蓋洪的帶領下,歷時三年零三個月,萬工花轎的三百六十五個部件全部製作完成了。 (《探索發現》 20160607 《手藝》第六季之《萬工花轎》)
  • 《探索發現》 20160608 《手藝》第六季之《宮廷唐卡》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熱貢唐卡藝人西合道,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唐卡是他的絕活手藝。70歲的西合道,受邀臨摹複製故宮一些老唐卡。臨摹古代宮廷唐卡與現代的唐卡創作有所不同,每一個步驟都必須遵循傳統古法。取方打線稿、填涂染色、裝裱加工,每一個工藝都耗時漫長、步驟繁複,還要挑選石頭、磨制白石粉用以加工唐卡畫布。(《探索發現》 20160608 《手藝》第六季之《宮廷唐卡》)
  • 《探索發現》 20160610 《手藝》第六季之《金銀細作》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中國古人的詩句稱頌“鏤金象物艷于花”,説的就是金銀細工。一塊金、銀,經過構思,在反復的敲打、鏨刻過程中,幻化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綻放出華美的光彩,堪稱指尖上的絕活。江都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傳承人方學斌欲製作高難度作品龍珠燈,主要採用掐絲琺瑯,還將鑲嵌寶石,從精細的做工、絢麗的色彩,盡顯江都金銀細工的特色,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品,也具有實用性。(《探索發現》 20160610 《手藝》第六季之《金銀細作》)
  • 《探索發現》 20160611 《手藝》第六季之《水墨麥秸》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廣東潮州自古以精巧奇絕的手工技藝聞名遐邇,在諸多工藝美術種類中,麥稈畫脫穎而出,成為潮州的一張名片。這門手藝非常耗費心神,手藝人以刀代筆,按創作需要,將麥稈切段、去節、破開、成片、蒸煮、染色、然後經過剪切、燙烙等20幾道工序的處理,才能看到一幅作品的初容。方志偉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應客戶需求,要在短短100天內,完成《百鳥和鳴》圖。其間,他多次創新技藝,最終將這幅畫完美呈現給顧客。 (《探索發現》 20160611 《手藝》第六季之《水墨麥秸》)
  • 《探索發現》 20160612 《手藝》第六季之《浮皮雕藝》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浮皮雕匠方振生想用自己的技藝修復好父親的遺物小皮箱。浮皮雕是一種以皮革為材料的雕刻工藝。在對薄薄的皮材料進行雕刻時,除了要留下清晰的線條,同時還不能把皮子刻穿、刻壞,使其保持原有的強度和彈性。此外皮子被塑形隆起後,能永久地保持固定的造型而不收縮。(《探索發現》 20160612 《手藝》第六季之《浮皮雕藝》)
  • 《探索發現》 20160613 《手藝》第六季之《金陵刻經》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古城金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國近代佛教文化復興奠基人楊仁山等有識之士創辦了金陵刻經處,傳承我國古代佛經、佛像木刻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處共計收藏經版十二萬五千余塊,它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收藏漢文木刻經像版的寶庫,又是蜚聲海內外的我國木版雕刻、水墨印刷漢文佛教經典的唯一機構。始於晚清,屢遭劫難,125000塊佛教經版,35年的執著堅守。一把刀,一塊板,馬萌青在寂靜世界的修行一場。 本期節目帶你走進馬萌青的“刻經”世界,感受獨特的匠人精神。(《探索發現》 20160613 《手藝》第六季之《金陵刻經》)
  • 《探索發現》 20160614 《手藝》第六季之《龍頭旺相》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廣東三水,李保安和三個兒子經營著自己的龍舟生意。李保安的龍舟遠近聞名,丹灶龍舟隊經理為了端午節的龍舟比賽,來到船廠找李保安定制龍舟。賽事不同龍舟的規格也不同,但是工序流程和製作方法基本相似。挑選木料、下底骨、上大旁、放座板、安龍筋、船體完工後製作龍頭和艉舵。製作好龍舟之後,龍舟隊所有人和村中長者來到船廠,進行祭祀活動接船,祭祀結束後新龍舟才能下水。(《探索發現》 20160614 《手藝》第六季之《龍頭旺相》)
  • 《探索發現》 20160615 《手藝》第六季之《戲臺藻井》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藻井"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古人為了增加建築內部的美感,將屋頂進行多種多樣的設計,包括八卦式、覆鬥式、螺旋式。戲臺作為古人重要娛樂活動的載體,在臺頂設計上頗具匠心。可是,一旦美觀且複雜的藻井出現問題,修復工程也是耗時耗力。好在有一批不辭辛勞的匠人能夠為我們修復藻井,讓我們有幸能通過藻井窺探古人的生活。(《探索發現》 20160615 《手藝》第六季之《戲臺藻井》)
  • 《探索發現》 20160616 《手藝》第六季之《還原紫砂》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宜興陶都,自古盛産各種日用陶器。一代代紫砂藝人發現並利用窯變的規律,製作還原燒。還原燒過去叫捂灰,它的出現和傳統使用的龍窯有關。還原紫砂色澤青黑,有接近金屬般的質感。紫砂壺屬於無釉陶器,泥料的純凈程度直接影響成品的色調與質感,宜興黃龍山有著製作紫砂壺的紫砂礦料五色土。鮑峰岩是宜興本地人,16歲時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學習至今有30多年。陸曉軍來到東方紫砂街,追尋自己的紫砂夢想。(《探索發現》 20160616 《手藝》第六季之《還原紫砂》)
  • 《探索發現》 20160617 《手藝》第六季之《沙灣磚雕》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是: 嶺南磚雕,在中國眾多的磚雕流派之中可謂獨樹一幟。不同於其他的磚雕流派,它只採用普通的建築青磚。正所謂聚水成川,在手藝人精湛的技藝之下,它們也化作這一塊塊精雕細琢的雕刻組件,眾多的元素、立體的拼接,最終會聚成這一場讓人們為之驚嘆的視覺盛宴。作為唯一省級磚雕傳承人的何世良不僅技藝精湛,更在磚雕技藝的文化傳承上不斷努力。(《探索發現》 20160617 《手藝》第六季之《沙灣磚雕》)
  • 《探索發現》 20160618 《手藝》第六季之《歙硯雕刻》

    類型:
    來源: 探索發現
    介紹: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石産于古歙州而得名。1988年19歲的蔡永江在婺源拜師,開始學習歙硯雕刻。1995年來到黃山胡開文墨廠,開始鑽研硯譜和古硯。蔡永江嚮往古代文人的雅集,喜歡在硯的背面刻上人物小像,而這練就了超群的白描技藝。他借鑒薄意雕刻,打破傳統,在歙硯雕刻中賦予硯臺書卷氣。他的《蘭亭雅集》是代表作之一,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探索發現》 20160618 《手藝》第六季之《歙硯雕刻》)
精彩視頻
猜你還喜歡

《我們的節日 端午》

集數:
來源:
描述:

《文明密碼》中華節氣

集數:
來源:文明密碼
描述:

文明密碼《勞動傳奇》

集數:4
來源:文明密碼
描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