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慶,男,生於1954年,漢族,1977年-1987年,武漢市手錶廠工人;1987年至今,湖北電視臺導演。2002年,獲范長江新聞獎。現為湖北電視臺紀錄片獨立製片人、高級記者、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 從業十多年來,張以慶在電視專題片、紀錄片國內外大獎的蟾宮中連連折桂,《紅地毯上的日記》、《起程,將遠行》、《導演》分別於1990年、1995年、1996年獲得中國電視“金童獎”一等獎。《舟舟的世界》1998年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及最佳編導單項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電影節等6項國際比賽提名獎;《英和白》2000年獲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最佳創意獎和最佳音效獎,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 2002年獲第五屆范長江新聞獎。《幼兒園》2004年獲第1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國際電視紀錄片最佳創意獎。
“在中國在武漢在一所寄宿制幼兒園,我們紀錄了一個小班、一個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裏的生活。幼兒園生活是流動的,孩子們成長是緩慢的,每天都發生一些小事卻也都是大事,因為兒時的一切對人的影響是久遠的。一個單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長中的生活碎片,總會承載點什麼,那便是當我們彎下腰審視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審視了自己和這個世界。”
舟舟是一個患先天愚型症也就是弱智的孩子,是武漢交響樂團一名樂手的孩子,特殊的環境使他對音樂有著一種超常的敏感,在某種意義上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弱智人和音樂的故事。本片歷時10個月跟蹤記錄了舟舟的生活軌跡,這個被展現的世界是全新的、有趣的、使人驚訝的和令人感動的。尊重一切生命、強調生命的質量、推崇人文的關懷和人與環境的關係是本片在理性層面上的思考。
武漢雜技團狹窄的小院,一座大門裏是英和白的家。 英是世界上僅存的一隻被馴化可上臺表演的熊貓,也是唯一和人居住在一起的熊貓。 白是一位有著一半意大利血統的女馴養師,她和英組成的這個家已經14年了。 本片還有一個重要角色那便是一台不斷提供著外部世界信息的電視機。 一隻熊貓、一個人、一台電視機構成了一種生活存在,同時也作為一種載體承載了一些對生活現象背後的思考。
2010年,張以慶受邀赴臺10天,參加兩岸紀錄片導演展映活動,主辦方希望在閉幕式上放映每位與會導演的“台北印象”短片。這部台北印象之《前世今生》短片是在一週裏,用一個巴掌大的DV機,借了個筆記本,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完成的。至於片子,一目了然,曾經你死我活,實則一奶同胞。民國建立一百年了,不合、不散、不了、不捨、不悟、不透、不忍、不棄……個中滋味,兄弟自知。
佛山,簡稱“禪”。一座並不大的城市敢以天下兩個極致概念冠名令人震撼,也必有來由。本片涉及宗教、歷史、陶瓷、冶煉、粵劇、粵菜、功夫、山水、市井、民俗、現代製造等領域。張以慶盡力抓取以上可視、可聽、可感的特有元素,詮釋一個佛在佛山,禪在人心的想法,不僅僅是讚美,也是一種鑒戒,進而將一個理想社會社會的憧憬寄託在佛山這個美好的地方。
從《舟舟的世界》、到《英和白》、再到《幼兒園》,我其實是在努力超越慣常思維,努力跳出社會、業界甚至是自己的創作經驗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