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作為A股 “新貴”,洋河股份(002304.SZ)近日備受市場關注,雖然是二線白酒上市公司,但其總市值高達1200多億元,與行業龍頭——貴州茅臺(600519.SH)1800億元的總市值屬於同一量級。
11月23日,在多份研究報告及眾多資金的推動下,洋河股份最高摸至283.80元的歷史高位,然而,在洋河股份衝擊300元大關之際,高達總股本三分之一的限售股解禁壓力也如影隨形。進入12月,洋河股份並未出現研究報告中的上漲,而是在260元下方盤整。
第一高價股
一年前,當洋河股份剛剛公佈招股説明書時,大多數市場人士沒有料到這將是未來的中國A股第一高價股。因為在洋河股份之前,白酒行業有太多的龍頭。
在上市之後至今年3月底的5個月裏,洋河股份雖然也表現強勁,但總體則一直在100元附近盤整。同一時期,大盤則出現了相對較大幅度的震蕩,中金公司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師認為,“洋河股價的穩定,主要還是因為機構的原因。”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洋河股份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數量佔流通股總數的23.02%。
而從今年4月份開始,洋河的股價開始一路上漲,這一時期,機構在洋河股份流通股中的佔比也迅速增加。
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洋河股份流通股中的機構投資者比例達到48.08%,與此前相比翻了一番,而雖然三季報的數據降為41.09%,但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卻少了,籌碼更為集中。
實際上,雖然洋河股份目前的流通股本已經達到2億股,但大部分流通股還在原先的限售股股東手裏,在外流通的股本還是最初上市時的4500萬股。
而且,4500萬股中大部分在機構手中。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報、中報和三季報披露的流通股前十名幾乎全部是公募基金、保險等機構,前十位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就超過了1000萬股,佔20%以上。
由於機構持股相對穩定,因此4.5億元總股本的洋河股份的股價,僅僅由5%左右的籌碼所決定。而貴州茅臺的股本結構則相對寬鬆很多,數據顯示,除大股東之外,貴州茅臺的近40%的籌碼都在外流通。
因此,上海的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洋河股份的股價完全是機構抬起來的,只要機構一致行動,洋河很快就會被打起來。”
除了籌碼非常集中之外,洋河股份成為第一高價股的另一功臣就是大量而且非常具有“誘惑力”的研究報告,而這些報告與另一件對洋河有著重要影響的事情——限售股解禁如影隨形。
解禁與成長性
在世紀證券分析師張毅看來,近期不斷出現的洋河股份研究報告,似乎與解禁壓力有著某種關聯,而“回顧2007年時的中國船舶(600150.SH),洋河股份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11月8日,多達1.55億股洋河股份限售股開始上市流通,這部分股份佔全部4.5億股總股本的34.57%,而此次洋河股份的解禁壓力可以説主要來自公司內部。
同時,此前以PE目的進入洋河股份的機構也似乎開始套現。深交所大宗交易平臺的信息顯示,11月23日,共有100萬股的洋河股份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平臺賣出,而賣出方都來自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姚港路證券營業部。巧合的是,南通正是洋河股份第四大股東南通綜藝投資有限公司的註冊所在地。
中國民族證券分析師劉曉峰指出,單從數量和股價的角度來看,本次限售股解禁壓力的確較大。按11月5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的限售股價值高達354.42億元。
然而,就在解禁壓力出現的同時,機構對洋河股份的調研也可以頻繁起來。
從11月初以來的20多天裏,至少有四家研究機構發佈了近十篇關於洋河股份的研究報告,其中一些研究機構甚至在短時間內連續發佈兩篇報告。而這些報告基本口徑完全一致,也就是“高成長性將化解解禁壓力”。
11月19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童馴發佈研究報告稱,洋河股份將會顛覆資本市場對白酒行業的傳統觀點。童馴給予洋河股份的評級是維持買入,目標價則是“驚人”的350元。
半年前,機構對洋河股份的合理估計也只是百元而已。海通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趙勇在3月初對洋河股份設定的合理股價為110-120元。
事實上,管理層個人的高比例持股,“應該是一把‘雙刃劍’。”深圳某基金公司的專戶負責人表示,“雖然可以認為內部持股將有利於公司做高股價的衝動,但也有可能是股價上行的阻礙,因為管理層持股解禁之後,兌現的壓力會隨時存在。”
同樣在19日,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黃巍也發佈研究報告維持對洋河股份的增持評級。而在其報告中,唯一提及風險的僅有“高檔産品市場開拓受阻”這一句話。
或許是這樣的觀點打消了市場對管理層解禁壓力的擔憂,洋河股份在11月19日和22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漲停。
報告與操作的矛盾
“其實從情理上來説,洋河股份這個時期的確受人關注,研究機構密集的發佈報告也是正常的,但在洋河股份估值已經如此高的情況下繼續推薦買入,而對風險基本不談則比較少見了。”一直關注洋河股份的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告訴本網記者,“最近我們已經在陸續減倉一些洋河股份了,至少可以做一些波段操作。”
而南京的一位私募負責人甚至表示,“我們持有的洋河已經基本上賣掉了。”在他看來,對於這麼大的解禁壓力,洋河的高成長性似乎來得太“及時”了。
“本來在今年四月前還在百元附近徘徊了多個月的洋河股份,從3月初宣佈對雙溝酒業的收購之後就開始進入快速拉升的走勢。”上述私募負責人表示,“我們也是衝著這個進去的,但到現在,股價已經很‘驚人’了。”雖然以申萬為首的研究機構對洋河股份非常樂觀,但據本報記者了解,同樣看好洋河的投資機構卻在操作上儘量回避。
“回顧2007年的中國船舶,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洋河股份高估值形成的原因。”張毅説,2007年9月3日和13日,當時股價在200元附近的中國船舶開始接受2.5億股限售股的解禁壓力,而這批限售股的數量佔當時總股份的比例高達95%。
而同一時間,中國船舶也拋出了定向增發的方案,讓市場感到其高成長的未來,2007年10月11日,中國船舶最高摸至300元整數關口。
張毅回憶説,“當時有機構的研究報告甚至認為中國船舶可看高到450元附近。”但在觸摸到300元之後,中國船舶就一路震蕩走低,最終一年後回落至30元,僅一年之間,股價整整下跌了90%。
中國民族證券分析師劉曉峰指出,單從數量和股價的角度來看,本次限售股解禁壓力的確較大。按11月5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的限售股價值高達354.42億元。從11月初以來的20多天裏,至少有四家研究機構發佈了近十篇關於洋河股份的研究報告,其中一些研究機構甚至在短時間內連續發佈兩篇報告。而這些報告基本口徑完全一致,也就是“高成長性將化解解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