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加入WTO以來的十年,我國銀行業開放基本與對外開放的宏觀政策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相一致,並與我國銀行業發展程度和金融服務需求相適應。中國銀行業與中國經濟的其他部門一樣,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
競爭中的發展
入世以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1年底到2006年底,在這一階段,我國銀行業開始按照入世時的承諾實施對外開放。在5年過渡期內,我國銀行業認真履行承諾,並在承諾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發展需求和深化銀行業改革需要,積極主動地實施各項自主開放措施,穩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
在深化銀行業改革方面,2002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方向和目標。此後自2003年起,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陸續進行並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在對外開放方面,這一階段的中外資銀行的競爭格局劃分較為明顯。中資銀行主要集中于傳統的居民存款、工商企業貸款等常規性業務和新興的信用卡等中間業務。外資銀行則主要經營外幣存貸款、外幣信用卡和為外籍客戶群體辦理大額人民幣業務。2001年底到2006年底的5年間,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我國銀行業的凈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率、利潤率、營業費用率、呆帳準備金率都呈現上升的趨勢,説明外資銀行的進入對國內銀行盈利能力以及經營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受金融自由化程度較低和過渡期影響,總體上銀行利差不降反升,因此,該階段外資銀行的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總體上比較有限。
第二階段為2006年底以後至今。這一階段,我國加入WTO的過渡期結束,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之時,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客戶限制和其他非審慎性限制,在承諾基礎上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
2006年底,人民幣業務對外資銀行已經全面放開,2007年末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産同比增長了82.8%。我國金融開放的程度不斷加大,在華外資銀行已經與中資銀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這主要體現在:第一,外資銀行進軍低端客戶群體市場;第二,中資銀行積極挺進高端客戶群體的信用卡尤其是商務卡市場;第三,外資銀行向中西部和農村進軍,開闢新的市場。
綜合來看,首先,我國的銀行業市場格局在這一階段中處於一種有序的變化狀態之中,競爭與合作是這一時期中外資銀行之間的關係的主流。我國銀行努力把握住有利的機遇,積極參與批發業務、中間業務以及零售業務這三大重要的銀行業務領域的競爭,取得較快發展。其次,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銀行業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銀行業的主要問題已經從不良資産的處置問題轉向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等問題。再次,在監管方面,面對綜合經營在我國初露端倪的新形勢,監管部門根據金融業發展的特徵做出了階段性的調整。2008年2月20日,“一行三會”共同制定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一五”規劃》公佈,《規劃》強調,在監管方面要“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當局建立了雙邊監管合作機制。
機遇與挑戰並存
加入WTO給我國銀行業帶來了眾多的發展機遇。從長期來看,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對銀行業産權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都將産生積極作用,可以為我國銀行業提供難得的參照體系和競爭對象,起到示範、激勵和交流的作用。它將進一步促使和加強我國銀行業與國外銀行的聯絡和合作,通過市場互補,共同繁榮我國的金融市場。
但必須看到的是,隨著金融業各種限制措施的逐步消除,中國的銀行業將面對更多外來的競爭和挑戰。隨著金融服務市場的競爭的加劇,我國銀行在本國經營的優勢將會被消弱,同時對國內優質客戶和高端人才爭奪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另外,隨著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經營風險趨於增加,國內金融監管的難度的大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和監管效果受到影響。
因此,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要做好以下幾點以迎接新的挑戰。第一,調整粗放型經營思路,進行經營理念創新。第二,進一步實現銀行産權多元化,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第三,進行監管創新,全面提高銀行業監管水平。第四,協調“引進來”與“走出去”之間的關係,穩健“走出去”的步伐。第五,處理好和外資銀行的關係,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共贏。(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