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50家德資企業,10億美元投資
本報記者 吳長亮
6月9日上午,在緊鄰上海的太倉港經濟開發區新區,全球領先的汽車部件生産企業——德國慕貝爾公司太倉新工廠正式竣工投産。記者在車間裏看到,來自德國公司總部的5名工程師正在對一條投資5000萬元的懸架彈簧生産線進行系統調試。“這間工廠完全達産後,我們在太倉的彈簧生産基地年産值將超過1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負責人説。
慕貝爾公司總部位於德國北威州,在世界各地擁有29家研發機構和工廠,是全球高性能汽車彈簧製造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而據太倉市委書記浦榮皋介紹,截至目前,和慕貝爾一樣選擇落戶太倉並不斷增資擴股的德資企業已經突破140家;因為德資企業高密度集聚,太倉被國家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共同授予了中國唯一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稱號。
太倉,一個僅有46.7萬戶籍人口的蘇南小縣,何以贏得這麼多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企業家的青睞?記者近日走進太倉,聽相關人員講述背後的故事。
退而不休甘當德企“紅娘”
17年前,德國著名鋼絲彈簧企業克恩 裏伯斯公司總裁斯坦姆博士踏上中國大地,為他在中國的首個工廠尋找落腳地。在此之前,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已經落子上海。於是,斯坦姆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周邊,很快,他發現了太倉。
廠房是租的,機器只有兩台,員工還不足10人。1993年夏,克恩 裏伯斯(太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百業待舉。可僅僅3年之後,這家公司就買下了太倉經濟開發區15畝地,後來又多次追加投資,不斷擴建。今天的公司,下設5個獨立的法人公司,廠房面積達8萬平方米,員工超過300人,固定資産超過10億元。
克恩 裏伯斯的經歷,簡而言之就是租房、買地、擴建“三部曲”。太倉市長陸留生説,這是太倉德資企業發展壯大的標準流程。
另一家德資企業,行業巨頭、世界第二大軸承製造商舍弗勒公司不僅在太倉投資4億美元設廠,更為太倉帶來一位情深義重的“榮譽市民”——克羅斯特先生。這位現年68歲的老人是舍弗勒集團太倉工廠的首任總經理,90年代初來太倉工廠工作至2004年光榮退休。然而,本該回國頤養天年的老人卻執意留守太倉,註冊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克羅斯特業務諮詢 (太倉)有限公司。“許多德國中小企業看好中國,想來投資,但他們對這邊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的‘老太倉’,我對這裡的投資環境瞭如指掌,與政府官員非常熟悉,退休後理應發揮餘熱!”克羅斯特先生説。
3年來,為了讓更多的德國企業到太倉來投資,克羅斯特經常是在德國和太倉之間來回奔波。截至目前,在他的“牽線搭橋”下,已有10多家德國企業落戶太倉,20多家德企達成了入駐意向。
“單打冠軍”引領産業升級
據了解,在太倉的德資企業的産業集中度很高——大多從事精密機械製造和汽車配件生産。因為技術領先,德資企業已經成為太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譬如,克恩 裏伯斯公司專業生産汽車安全帶卷簧,産品很不起眼但卻佔據世界60%的市場份額;舍弗勒公司一直專注于生産汽車發動機零配件,實力很強,但他們不搞“大而全”,堅持生産零配件,避開行業過度競爭,降低成本,是世界第二大軸承製造商;威格瑪機械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塑鋼窗成套設備企業;慧魚公司的建築緊固件,擁有上千項國際專利技術;托克斯公司生産的衝壓設備在同類産品的國內市場份額中佔90%以上;通快公司生産的激光加工中心,是世界上最好的機床産品之一……太倉市委書記浦榮皋説,這些“單打冠軍”都是其所在行業的領跑者,他們在太倉的發展對本地企業産生了強烈的示範作用。
太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德資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相對較高。眾多德資企業的落戶,吸引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來到太倉。特別是150多名留學生進入德資企業工作,為開發區德資企業乃至太倉整個製造業的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技術産出效益。據統計,140家德企累計用地不到2000畝,畝均投資強度近50萬美元,畝均利稅近60萬元,人均産值超過了70萬元;在規模企業中,以德資為主的歐美企業僅佔開發區外資企業的一半,但財政貢獻卻佔到了全區的90%。在太倉,德資企業的高效益、高産出已成為普遍現象。譬如,美名格 艾羅公司註冊資本僅為700萬美元,從業人員不到90人,年産值卻超1億元,人均産值達110萬元;總投資4億美元的舍弗勒集團,全部建成達産後預計年銷售額超60億元。
共生放大集聚效應
今天,每1000個太倉人中,就有1個德國人。
在眾多德國人眼裏,太倉是一座 “溫柔的城市”,兼具“江南水鄉”和“德國小鎮”的雙重特點,她既寧靜又開放,既充滿活力又生活舒適,營造出一種特別的城市生態。
眾多德企的入駐,讓太倉這片江南水鄉的風情變得“多元”。在德國人圈子裏,太倉最有名的餐飲場所要算是“星期五商店”。這是一家小型德國肉食品公司開設的餐飲商店,出售以烤腸為主的傳統德國肉食品;每當夜幕降臨時,開發區東倉南路上的歐式酒吧一條街就變得熱鬧起來,在太倉工作的德國人聚在這裡品咖啡,喝啤酒,享受閒暇時光……
太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太倉將充分發揮“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的品牌效應和德資工業園的規模效應,把太倉建成華東地區的“德國中心”,具體包括德國中小企業集聚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中心、中德經濟文化科技服務交流中心。
5月27日,由太倉市政府、杜塞爾多夫工商會、德國工商大會上海代表處聯合舉辦的“走進德國——杜塞爾多夫太倉日”在德國人口第一大州——北威斯特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舉辦。這是太倉積極參與德中雙邊交流活動,繼成功舉辦“走進德國——斯圖加特太倉日”、“德中同行——2008太倉周”活動基礎上之後的又一嘗試。交流和融合所帶來的文化上的和諧共生,將是德資企業在太倉長足發展的基石。
據統計,目前德國尚有95%左右的中小企業未投資中國大陸,這就意味著 “中國德企之鄉”的集聚效應仍有放大的空間。預計到今年年底,太倉的德資企業肯定會超過1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