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菜賤傷農-關注低菜價 >

如何破解“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怪圈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江西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期,受北方個別蔬菜品種滯銷、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我省本地早春蔬菜價格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常規蔬菜批發價格大幅下降,對蔬菜生産造成衝擊,給廣大菜農造成較大損失。

  蔬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菜價高使市民生活壓力增加,但菜價太低則讓農民利益受損,問題究竟出在哪?如何破解“菜貴傷民”、“菜賤傷農”這一怪圈?記者日前走地頭、訪經銷商、問官員、聽民聲,求解答案。

  蔬菜價位:是“菜賤”還是“菜貴”?

  5月2日,在省政府大院菜場,正在買菜的劉海老人算著賬:“白菜市場價為1.8元/公斤,較去年同期3.59元/公斤下降了50%;黃瓜市場價為2.9元/公斤,較去年同期4.34元/公斤下降了33%;青椒市場價為3.5元/公斤,較去年同期4.4元/公斤下降了20%。當然,目前蔬菜市場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與批發價相比,苦瓜、空心菜等的價格還是比往年高出數倍,菜價貴。”

  在如煙似霧的春雨中,種了2畝菜的南昌市青山湖區揚子洲鄉廟後村菜農譚生泉感嘆:“近來,由於外省蔬菜滯銷,我種植的蘿蔔批發價每公斤僅1.2元左右,萵筍每公斤0.3元,包菜每公斤0.5元至0.6元,比往年低,賣不出好價錢;小青菜更是便宜,一大捆也只賣0.5元。”

  省農業廳市場與涉外處劉曉斌介紹,今年以來,為保障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各地、各有關部門多管齊下,穩定蔬菜生産。據統計,目前,全省在田蔬菜播種面積391萬畝,同比增加16萬畝。其中4月份蔬菜上市量為147萬噸,同比增加9萬噸;預計5月份上市量為210萬噸,同比增加20萬噸。據省農業廳監測,蔬菜批發價格總體較4月初下降15%—20%,其中包菜、西葫蘆、萵苣、小青菜、大白菜等部分蔬菜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大幅下降,但茄子、西紅柿、黃瓜、辣椒、空心菜等早春茄果類蔬菜較去年同期相比價格略有下降。隨著氣溫上升,多品種蔬菜即將上市,蔬菜上市量將會不斷增加,市場供應充裕,價格還會穩中有落。

  揚子洲鄉三聯村菜農喻潤根説:“豬肉價格低不好賣,可以先進冷庫放一放;糧食收購價格低,有國家保護價兜著;但蔬菜多了賣不出去,只能眼看著壞了扔掉。”

  從田頭到賣場: 菜價緣何層層加碼?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現象,怪就怪在菜價在田間地頭很便宜,但在城市的市場裏卻很高。因此,有人説“菜賤傷農”是因為今年種菜的面積擴大了,是因為氣候導致南北方的菜同時成熟,等等,但這都無法解釋為何城市菜價沒有相應降低下來的原因。

  中間環節層層盤剝,已使生産者和消費者兩頭受氣。年初,南昌市郊揚子洲蔬菜生産基地大蒜0.3-0.4元/公斤,但市內菜場仍高達4元/公斤。蔬菜從田間地頭到超市賣場,成本節節增加,價格層層加碼。應該説,這就是價格兩端懸殊的原因,也是一些菜農的菜連賤賣也無人收購的根源所在。

  那麼,蔬菜價格漲了又漲的差價究竟讓誰賺去了?

  我們知道,從菜地到餐桌,蔬菜流通大致有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是收菜商從菜農的地裏把蔬菜收上來,集中到一處。接著是運輸者把菜裝上車,或長途或短途運往城市裏的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商接菜後,批發給分散在四處的零售商。最後,市民在農貿市場從零售商手裏買菜。在每一個環節上,蔬菜都要經過一次加價,到了終端消費者手裏時,菜價已是原始菜價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此看來,蔬菜流通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可能獲取暴利,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劉曉斌分析,生産、流通、銷售各環節成本一路走高。一方面,受勞動力價格、農資價格等上漲因素的影響,蔬菜生産成本呈逐年增加之勢,特別是近年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使得勞動密集型的蔬菜生産成本也同步上漲。遂川東發蔬菜專業合作社菜農算過賬:種一畝茄果類蔬菜和空心菜的種子、化肥、人工等各個方面費用加在一起,比往年要多40元的成本;另一方面,由於油價、運費、過路費、租金、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流通、銷售環節成本遠遠超出商家成本控制範圍。可以説,僅負擔那些物流成本,菜價就已經大幅上揚。

  蔬菜批發商和零售商所要交納的攤位費不斷上漲,也在強力推高菜價。南昌市的一些蔬菜批發商大倒苦水,這幾年,房地産價格大幅上漲,住宅和商鋪的價格一路攀升,房租自然也水漲船高,生意難做。

  治本之策:如何讓菜農、市民兩頭甜?

  “客觀地説,‘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現象,並非今年才出現。”省經作局副局長胡偉平説。他坦言,從長遠來看,破解“菜賤傷農”、“菜賤傷農”怪圈,必須審視其間的不合理之處,並從制度建設入手,有針對性地儘早著手改變。

  業內人士指出,農超對接、打破信息不對稱、健全菜農保險機制等,都是治本之策,是打破“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關鍵。關鍵之處還在於,要通過“農超對接”、“農企對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引導産銷對接,建立直供直銷渠道,穩定收購價格,以緩解菜農因菜價過度波動的壓力;另一方面,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綠色通道的落實工作,通過降低各地的過路費、開辦公益性菜市場、減免相關稅費等方式,降低流通成本。

  各級政府的“有形之手”要合理引導蔬菜生産。去年菜價入夏后一路走高,今年我省不少菜農因此擴大種植規模,大規模種植去年的高價品種。如白菜,去年市場最高價達4.02元/公斤,不少菜農為擴大白菜種植面積,甚至用大棚種白菜。但受北方白菜價格大跌及本地蔬菜集中上市影響,今年白菜價格大跌。要通過加強市場信息監測,及時發佈信息,積極引導菜農合理調整種植模式、時間及品種,降低種植風險,做到錯時錯季開展蔬菜生産,確保市場有效供應。

  不斷擴大優質蔬菜生産規模,通過大力開展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集約項目、集成技術、集中投入,切實提高菜園集約化生産水平。同時,蔬菜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統一種苗供應、統一疫病防控、統一産品銷售等,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