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菜賤傷農-關注低菜價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9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22日電 近日,山東濟南菜農韓進因無法承受菜價下跌而自殺的消息引發了人們對“菜賤傷農”的熱切關注。記者採訪韓進的親友了解到,雖然他的自殺有多重因素,但種菜賠本近萬元確是壓垮他的最後稻草。
雖然部分菜價跌幅很大,但消費者對菜價下跌的感受卻沒有菜農那麼明顯。專家認為,為實現菜農與消費者雙贏,減少流通環節費用、加強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已十分迫切。
“8分錢一斤”的菜價“跌傷”菜農
山東濟南市唐王鎮39歲菜農韓進,4月16日中午上吊身亡,留下了38歲的妻子和兩個未成年女兒。
韓進的自殺,原因非常複雜,但今年他種植的6畝卷心菜出乎他意料的大幅下跌,毫無疑問是這名身心俱疲的菜農走向絕路的原因之一。
記者採訪韓進親友了解到,韓進性格有些內向,近兩年來接連受挫,生活和精神壓力都很大。韓進之妻韓立霞告訴記者,去年家中養殖的羊遭遇瘟疫死亡,投入的本錢無法收回,今年改種卷心菜又賣不上價,家中已背負2萬多元債務。僅有幾間房屋還間間漏雨,只好借宿親戚家中。
韓進今年種菜虧本,還有經營不善的原因。由於韓進的菜地從去年開始剛改種卷心菜,土壤翻整等田間作業投入不足,其出産的卷心菜成色、質量均不如意,因此其價格相比當時約0.2元/斤的當地市場價還要低不少,這對他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感覺事事不順的韓進最終用極端的方式解決了“煩惱”。然而,在菜價快速下跌的背後,“受傷”的不僅僅是韓進一家人。當地的許多菜農認為,卷心菜今年不足0.2元的價格讓他們損失很大,因為按照成本計算,至少0.5元/斤才能保本微利。
壽光農産品物流園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每天接待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2000多戶蔬菜經銷商。在蔬菜交易大廳,記者見到了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壽光市孫家集街道宋家村菜農王光榮。“現在白菜在壽光當地根本無人問津,只能運到銀川去賣,每斤大概賣2角多錢,除去包裝錢、人工費、市場管理費幾乎不賺錢。而去年的價格都到了1元/斤。”他説。
雖然是微利,但能賺錢對於一些菜商來説已經是“萬幸”了。來自浙江寧波的菜販子李志勇見到記者就連説:“慘!慘!慘!”在他的銷售區,堆著6萬多斤甘藍等待出售,現在家裏的冷庫裏還存著100多萬斤,收的時候每斤1元錢,現在只能賣4角到5角錢,加上其他一些花費,已賠了近百萬元。
不僅在山東,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菜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河南一些地區的芹菜批發價已低至0.1元。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周(4月11日-17日)全國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下降9.8%,其中青椒、油菜、辣椒、生菜價格降幅居前,比前一週分別下降22.8%、19.4%、18.8%和17.3%。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三周已累計下降16.2%。
菜價下跌消費者能感受到多少?
記者採訪發現,蔬菜價格的下跌雖已使部分菜農有無法承受之痛,但蔬菜真正到了消費者手中,其價格下跌幅度要小得多。
在濟南玉函路一家超市,卷心菜的價格為0.65元/斤,在這家超市附近的一個菜市場,其價格為0.5元/斤,平均下來這已相比唐王鎮的“田間地頭”價翻了近2倍。一些菜商告訴記者,蔬菜從菜農手中至消費者手裏要經過三四次倒手,每次倒手價格都有不小幅度的上漲。
以卷心菜為例,在菜農手中價格約為0.2/斤元,但到批發商出售時加上運輸費用、人工費用和一定的利潤已經到了0.3元/斤,到了批發市場加上攤位費、人工費、裝卸費要漲到0.35元/斤,最後賣到消費者手中至少也得0.5元/斤。
對於這樣的價格層層上漲,許多商販也表示無奈。在山東省體育中心的一家菜市場上,賣菜攤主王女士説,賣菜其實賺不了幾個錢,有時候還不如打工,好的時候一天100多元,趕上天氣不好,也就只有幾十塊錢。
她告訴記者,她老公淩晨2點多就要去批發市場進菜,運回來差不多就要6點多,從這個時候陸續開始賣,一直要賣到晚上七點,兩個人一天下來都很疲憊,現在生活費用都在漲,每個月還要交攤位費500元,從0.35元到0.5元看起來加了很多,但由於量不大,總的利潤也沒多少。
在超市裏,菜價總體來説更高。記者對比了幾種蔬菜價格:紫甘藍在菜市場1.5元/斤,在超市裏2.5元/斤;尖椒菜市場裏2.0元/斤,超市裏2.9/斤;蕓豆菜市場3.5元/斤,超市裏4元/斤。
對於這種價格的差別,一家超市的營運部經理趙女士説,超市對蔬菜的質量把關比較嚴格,事先要檢測農藥殘余量等指標,並且對蔬菜要進行簡單的去泥去壞葉等清理,每天都會及時下架沒有銷售完的蔬菜,這些要求都使蔬菜的質量總體要高於菜市場。此外,超市裏進行包裝的保鮮膜、塑料袋、標簽等都會增加成本。
她説,超市已通過各種手段儘量減少蔬菜流通的中間環節,實現農民與超市的對接,有的蔬菜價格已經低於菜市場價格,但由於菜品比較多,有些産品只能通過批發商來購進。
對於消費者對菜價下跌感受程度相對較弱的現實,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教授藺棟華分析認為,菜價下跌大部分會由菜農最終承受,而價格上漲將由消費者消化。中間商的利潤率可通過價格的調節來保證基本固定。菜價雖然在菜農手中大幅下降,但到了消費者手中時由於運銷等固定成本變化不大,消費者的感受也就要小得多。
“菜賤傷農”何時休?
面對“菜賤傷農”甚至有人因此自殺的悲劇,許多民眾在同情的同時,也開始反思,為何菜價屢屢大幅波動,難道沒有措施來避免?為何菜農的抗風險能力還是這麼差,保障菜民利益的體系何時能建立起來?
記者在韓進的村莊裏採訪時,許多菜農反映,自己在蔬菜批發商面前缺乏議價能力,只能被動接受“菜賤傷農”的現實。擁有20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唐王鎮司家村菜農韓道坤説,有些蔬菜不能有效保存,當收菜的批發商較多時,農民賣菜價格就高些,但一遇到下雨天或是其他原因,收菜的車比過去少了,菜價就會快速下跌。
對此,山東省蔬菜協會秘書長孫繼祥表示,散戶的抗風險能力要比有組織的協會弱得多,在一些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通過專業協會的運輸車輛、銷售渠道和倉儲設施,小農戶可以實現與大市場的對接,而散戶則沒有這些條件。
他説,相關部門討論過建立收儲制度以有效保護菜價的措施,但從操作層面上來看,這並不容易實施。比較好的方案是通過各種措施保障生産,加大菜棚子建設,輔之以一定的儲存設施建設,做到兩條腿走路。
對於菜農菜價下跌後,如何保障農民利益,目前許多地區並沒有明確的制度措施。唐王鎮黨委書記李雲愛説,該鎮雖然設有對貧困農民的幫扶制度,但像韓進這樣因經營而受損失的農民尚不符合幫扶條件。今後將通過引導農民“錯季”種植蔬菜,並採取組織“採摘節”活動等措施提高蔬菜銷售附加值,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其實,為保障菜農的利益,一些地區已開始做出一些嘗試。如,防止供應不足引起“菜貴傷民”,或供應過多造成“菜賤傷農”,上海在去年便嘗試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價格保險”,在國內率先探索建立綠葉菜成本價格保護體系。
專家提出,權衡抗通脹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宏面調控要重在落實“兩保”,即菜價較低時優先保障菜農利益;菜價較高時優先保障城市低收入群體利益。山東省物價局副局長董金文表示,當前蔬菜集中上市,市場存在價格下降預期,政府一方面及時發佈相關價格信息,加強對農民的信息引導;另一方面堅決落實好“綠色通道”制度,確保鮮活農産品能夠暢通進入消費者手中。
藺棟華認為,今後相關部門應加大信息幫扶,儘量減少因盲目種植造成的供與需不平衡現象發生,對於流通環節應通過具體措施儘量減少,最大程度地實現農超對接、農校對接。只有穩住了菜園子、保護好了菜園子,才能使菜農與消費者實現“雙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