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1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一端是産地收購價暴跌,不少菜農血本無歸;另一端是零售價依然不菲,居民“菜籃子”並未明顯減輕。近期部分蔬菜産銷兩地價格“冷熱不一”讓人倍感迷惑。如何去弊補缺,對症下藥,走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怪圈,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嚴肅拷問。
無論是蔬菜産銷兩端“一低一高”的價格怪象,還是近年來頻繁波動的市場行情,都充分暴露了當前農産品産銷中的脆弱和不穩。農産品生産抗風險能力薄弱,運轉成本過高的問題日益明顯。一方面産地農戶經營組織化程度低,難以有效安排生産,應對市場波動能力不強,一旦菜價急跌,必然出現虧損;另一方面專業化經營組織缺位,産銷對接中間環節過多,層層加碼,使産地已經賣不出去的蔬菜,運到銷售終端零售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菜價無論過高或過低,兩端百姓利益都會受損。從歷年情況來看,菜價波動引發市場不穩的情況屢屢發生,對此各地應對措施多滯後、單一、被動,過高時抑制價格,過低時穩定價格的權宜之計只治標,不治本,循環往復的菜價起伏擾亂了生産,引發出更多的市場亂象。農民“賣菜難”和市民“買菜貴”的問題同時出現,清楚表明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生産與市場流通領域的調節和引導能力亟待加強。
穩定“菜籃子”,重要的是著眼長遠,理順産與銷的關係,探索穩定蔬菜産銷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優化當前蔬菜産銷模式,逐步提高農戶生産的集約化程度,建立蔬菜種植生産預警系統,培植更多的生産專業合作組織和營銷經紀人,縮短從菜地到餐桌的距離。同時,降低或減少一些如市場管理費、超載罰款、攤位租賃費等人為加價,既保證蔬菜價格穩定,賣得順暢,又能讓消費者買得實惠。
(4月27日“新華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