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2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

古利亞:中國應放開國企控制的經濟領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9日 10: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比較”為主題的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于2012年3月17-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圖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利亞。中國經濟網 韓茜/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7日訊(記者 馬常艷)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17日下午主題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際比較”的討論上,經合組織秘書長古利亞先生提到OECD出的一份報告,是關於中國發展經驗和挑戰的,提出了很多政策問題。他認為,其中有一些改革有必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至關重要一點就是中國要提高國民經濟的競爭性,要放開很多目前是由國有企業控制經濟領域。

  以下是直播實錄:

  感謝楊偉民主任,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在座還有一位同學是來自倫敦經濟學院的斯特恩教授,我一直想邀請他參加我們的組織,但是他一直沒有加入。很高興來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當前我們面臨著非常重要的發展背景,OECD成員國經濟增長非常脆弱,與此同時中國卻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這對於全國全世界來説都是一個好消息,所以我們要看一下中國現行的增長模式。

  中國財政盈餘也是有10%減到了3%,這對中國和全世界來説都是好事,這樣一個再平衡的過程使得我們的增長更加具有可持續性,也使得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到居民消費上,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以前都主要是靠投資,很多的投資都來自於政府補貼,但是這樣産生的增長已經越來越慢。

  目前經濟增長減速實際是一個好事情,有助於中國加速自己的經濟轉型。除此之外,中國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中國要仔細的應對這些挑戰。

  這是OECD出的一份報告,是關於中國發展經驗和挑戰的,提出了很多政策問題,也是中國面臨的棘手的挑戰,中國也希望實現更加持續、更加平衡的增長,我們也指出了一些政策重點需要考慮的,其中有一些改革有必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第一是要提高國民經濟的競爭性,這一點至關重要。首先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包括要放開很多目前是由國有企業控制經濟領域,會為大家創造巨大的機遇。

  國有企業也應當把他們的利潤分紅的形式返還給政府,再由政府進行更加有效的分配和使用。另外還有一點是人力資源,中國要成為一個高收入高包容性的社會,就需要給大家更多學習機會,提升勞動技能,OECD也提出了工作項目,主要是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在這個評估裏上海是排名第一,遠遠領先於其他評估對象,也説明中國學生的素質和技能水平是非常高的。我們這一系列的政策建議與OECD戰略安排是一致的。

  我們也需要出臺有效的政策加強教育,提升學生的能力,滿足僱主的技能方面的需求,中國也要開展更多的戰略工作,促進技術發展和創新。中國的研發能力建設進展很快,據中國的統計數據來看,去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增長了22%,按照這樣的比例來看也是在全世界排名前茅的。除了研發之外,中國還做了其他很多的努力,包括在國有企業方面中國也在鼓勵研發,而這樣也會産生一種溢出效應,使得其他的部門、其他的市場參與者也會加強研發工作。

  另外要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和諧的增長,也意味著要讓我們的增長需要更加綠色、更加環保,在“十二五”計劃裏也提出了防治污染宏大的目標,這對於中國的經濟長遠發展非常有利。我們必須要實行清潔和綠色的增長,既要清潔,也要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經濟增長不僅要是綠色的,而且要是包容性的,在我們的研究裏提出了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對於OECD面臨這樣的問題,對於中國也是如此,中國在消除不均衡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很快,所以這種不平等的問題在有些地方反而出現了惡化的趨勢。

  中國是世界經濟重要的一極,所以中國能夠有計劃的開展工作來應對其經濟發展方面的挑戰,也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感到歡欣鼓舞。我們歡迎這樣的工作這樣的進程,也願意在這方面進行更多的合作,我們覺得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彼此學習。我的朋友在一次有關於中國的研討會上説,中國現代化並不是照搬其他國家經驗和發展道路,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去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東西和優秀的成果。

  下一位發言是我的同事理查德赫德,他是中國組的主任,關於中國這份報告就是由他領導來編寫出版的,明年我們還出版其他的研究報告。另外還有一位同事斯特法諾斯卡佩特是就業勞動與社會事務部的主任,他會談不公平和就業方面的問題。

  謝謝。

熱詞:

  • 中國財政
  • 學生能力
  • 經濟社會發展
  • 經濟轉型
  • 國企
  • 中國發展
  • 經濟領域
  • 經濟增長
  • OECD
  • 防治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