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信聯通遭反壟斷調查 >

三大關鍵詞:穿透流量、網間結算與第四運營商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2日 1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反壟斷調查緣起

  早報訊 關於此番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緣起,從今年9月新華社旗下的《財經國家週刊》一則題為《反壟斷起點》的報道中,可尋得蛛絲馬跡。

  彼時,《財經國家週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引發有關部門關注的,是部分企業機構針對2010下半年“斷網事件”的舉報,其證據材料也多來自這些企業機構。

  報道稱,2010年8月上旬,中國電信下發內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這一規定迅速引發行業內的震蕩。

  所謂“穿透流量”,指一些公司在中國電信購買帶寬後,並不自己使用,而是轉手賣給其他運營商賺取差價。

  目前,國內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骨幹網間直聯,二是通過NAP點互聯,三是通過第三方接入。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要産生網間結算。按照工信部規定,為補償中國電信和聯通的骨幹網投資,運營商之間的網絡互聯互通,只要用戶上網産生網間流量,其他運營商都要向中國電信和聯通進行單向結算。

  照工信部規定,目前有兩種網間結算方式,一是通過國家交換中心節點互聯,其他網絡以1000元/兆/月的價格結算;二是各網絡與中國電信或聯通直接接入,結算費用自行協商。

  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國電信卻設立了“黑白名單”,予以差別定價,以高於其他客戶的價格向其他的寬帶接入廠商(聯通、鐵通、移動3家基礎運營商,教育網、長城寬帶兩家全國性單位,以及中信網絡和廣電機構所屬單位這兩家地域性單位等)進行網間結算,以此抬高競爭對手的帶寬接入成本。其定價與市場價格之間,價差最高可達數倍甚至數十倍。

  “穿透流量”由此出現。通過“穿透流量”,一些運營商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接入電信骨幹網。

  《財經國家週刊》稱,中國電信斬斷“穿透流量”之舉,令其他接入運營商遭受重創。2010年8月12日至9月9日,27天內,僅廣東鐵通就爆發了37477件用戶投訴,38443用戶拒絕繳費,並有28210用戶面臨退網。據業內人士估測,這場清理波及的互聯網用戶可能超過1000萬。

  在工信部等部門介入下,事件以中國電信的清理力度放緩暫告平息。不過,當時《財經國家週刊》便援引業界看法説,由於網間結算的政策沒有因此進行調整,類似的事件未來仍可能會繼續出現,而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廣電企業也將參與更多互聯網業務爭奪,矛盾甚至可能進一步激化。

  之前,廣電系統借助三網融合的機會,多次公開要求擁有互聯網接入權,擺脫電信運營商的控制,但是至今未能如願。

  業內人士分析説,由於廣電運營商擁有直達用戶家中的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有能力突破中國電信對駐地網的天然封鎖,以較低價格向用戶提供高帶寬接入;同時,在三網融合大勢下,全國各地的300多家廣電運營商有望整合為一家全國範圍的“第四運營商”,從而逐步擺脫對電信運營商的依賴,向個人、家庭乃至集團客戶提供寬帶服務。

  但是,只要單向結算政策不變,即使廣電網絡建成,依然繞不開中國電信和聯通。

  自中國互聯網普及至今,接入市場大多數的恩怨、沉浮與矛盾,背後都與網間結算有關。圍繞這一核心命題的爭議之多,矛盾之烈,討論者之眾,遠超其他産業問題。

  2001年,信産部首次出臺網間結算辦法。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信産部三度修改網間結算辦法過程,但由於沒有改變單向結算規則,主要手段只是下調上限價格,未能根本解決這一問題。(編注:2007年網間結算資費從最高220萬元/G/月,下降到100萬元/G/月,這也是多次修改中,變動最大的一次。)

  《財經國家週刊》援引工信部一位電信研究院專家的話稱,除了有關部門的反壟斷調查,未來還需要工信部、國資委等行業主管部門的通力配合,從制度上進行調整,才能真正解決網間結算問題,但這一問題牽一髮動全身,其模式調整將對三大運營商的競爭格局乃至整個互聯網産業的發展都帶來巨大影響,“所以需要全盤的考量,並可能需要更高層面的協調,才有可能完成”。

熱詞:

  • 網間結算
  • 中國電信
  • NAP
  • 財經國家週刊
  • 穿透流量
  • 廣東鐵通
  • 聯通
  • 帶寬
  • 骨幹網
  • 互聯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