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知識産權成果展 >

美媒:中國電信業的崛起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1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電信業在過去十年進行了引人注目的國際擴張。圖為在新加坡舉行的2010年亞洲電信展上,華為公司的展臺。(法新社資料圖片)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4月11日、12日文章】題:中國電信業的崛起(作者伊恩 米爾斯)

  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中國電信業已經從一個原始的國家壟斷産業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和互聯網通信市場。這個改變是中國快速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有電信企業越來越成熟的一個證明。不過,隨著國內市場迅速接近基礎業務的飽和點,保持這一增長將需要深化國內部門和使其多樣化。最後事實肯定會證明這是中國最嚴峻的挑戰。

  國內發展最具活力

  中國電信業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它的巨大規模:約8億手機用戶、3億固話用戶和將近5億互聯網用戶。世界最大的手機運營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有5億多註冊用戶,而與之最接近的國內對手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有1.5億多註冊用戶。在普通民眾的收入穩定增長和地域流動性越來越大的時代,中國電信企業得以依賴這些規模經濟使自己成為令人驚嘆的全球競爭者。

  雖然中國政府對電信服務供給實施“嚴格壟斷”,但是在電信設備方面卻有較大程度的自由。自2001年以來,北京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讓外國設備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幾乎所有大的國際競爭者眼下都參與中國的合資企業,不過這些合資企業的“離婚”率相對高。

  中國國內電信業的變化是中國自1978年開始改革以來,該國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方面之一。電信業的發展是支撐中國經濟模式偽市場化的例證。依靠戰略性地使用外國投資、大肆購買新技術和政府實施強大的干預和控制,中國國內市場以20%的年增長率擴張。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提供商和設備製造商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品牌。

  然而,由於國內基礎電信服務的規模經濟幾乎被開發殆盡,中國電信業發展的下一階段涉及深化國內市場和使其多樣化。

  國際擴張引人注目

  在國內強勁發展的基礎上,中國的電信業在過去十年進行了引人注目的國際擴張。在“走向全球”的口號下,國家的領軍公司通過一系列的海外收購和與國外夥伴的合作企業建立起了國際業務。憑藉較強的技術能力和價格優勢,中國公司迅速成為了國際市場上重要的電信産品和服務提供商。

  然而,伴隨著國際電信業重新調整帶來的經濟和商業影響,中國公司和技術的擴張也引起了人們對於網絡安全的持續擔憂。中國所有的電信公司都與國家有著密切聯絡,中國政府也堅持牢牢控制電信業,因此消除這種擔憂就成了未來擴張的主要挑戰。

  在1994年國內改革之後,中國電信業的國際化也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正式開始了。管理條例的變化允許外國公司有限地參與國內設備市場,而“走向全球”的口號———旨在培養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國家領軍企業”———則為主要的國內企業帶來了稅收、軟貸款和補貼等種種優惠。

  國際擴張建立在三個階段的模式上:第一是“引進和轉讓”外國技術;第二是“消化和吸收”;第三則是“培養和輸出”本土衍生産品。在現實中,這種模式常常體現為將西方技術重新設計為成本更低的格式,在中國公司的軟預算限制條件下,使中國的技術比西方競爭者便宜30%到40%。雖然這些優惠條件在一些競爭者中引起了爭議,但其效果已體現為華為、中興等公司在全球設備提供商排名上的迅速攀升。

  中國的服務提供商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海外並購。比如,2007年初,中國移動公司收購了巴基斯坦移動通信運營商巴科泰爾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為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分公司。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國電信公司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國際化經驗,併為投資新的市場機會做好了充分準備。西方公司投資和擴張的迅速減少也為中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清理了道路。而更重要的是,危機也為中國向成熟電信市場的擴張打開了大門。此外,這還引發了來自西方投資者的向中國電信業的大規模資本流動,從而大大加速了中國經濟實體同全球市場的金融融合。

  安全疑慮潛在路障

  然而,中國電信公司的國際擴張也一直伴隨著公司和網絡安全的擔憂,這也成了未來發展的一個重大潛在路障。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最後分家的現象很多,一些海外協議使得外方嚴重受損。比如,摩托羅拉公司指責其中國合作方華為公司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系統的間諜活動,而加拿大北電公司尋求中國投資卻事與願違,最後導致該公司2009年宣佈破産。

  隨著中國電信業在國內和國外的擴張,對大企業來説,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改善人們對它們誠信度的認識。最近的一些舉動,像華為公司在英國建立新的研究中心等,就表明這些公司已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