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安居”為本 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 >

中國加速保障房建設 “居者有其屋”夢想不再遙遠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15: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7日,剛剛來到江蘇常州就業半個月的小夥子謝運,在支付了不到250元的月租金後,租到了一間當地政府提供的50平方米的廉租房。

  謝運拿到鑰匙,打開房門,只見房間裏有空調、電視,衛生間、廚房已經貼好瓷磚,陽臺上裝了晾衣架。他異常興奮:“我所在這個九洲花園小區房間條件很好。”

  謝運今年24歲,江西吉安人,剛剛從大學畢業,現在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他告訴記者:“我現在屬於見習期,每月工資是2500元左右,每月房租都不到工資的一成,能有這樣的住宿條件,我已經非常滿意了。”

  九洲花園是常州市採取“批量收購”方式解決保障性住房房源的項目之一。政府在這個小區集中收購了133套房源,均是小戶型,面積為四五十平方米,主要用於解決低收入家庭、夾心層家庭和新就業人員的住房問題。

  這些廉租房的租金大約是市價的三分之一。目前常州的社會平均月租金為12元/平方米,而享受公租房的低收入家庭,只需付3.5元/平方米,新就業人員只需付4.5元/平方米。

  當然還有租金更便宜的,在武進高新區,有一個26萬平方米的南湖家苑保障型住宅區,主要為高新區眾多企業的5000名外來務工人員服務。“我們每天只要交一塊錢房租就行了。”18歲的湖南妹子陳玲説。

  在這個小區,超市、購物街、電信營業點、銀行、網吧、食堂一應俱全。走進一幢樓,房間的格局像是大學生宿舍,一間四張床,上下鋪,能住8個人。面積不大,不過設施齊全,有衛生間、陽臺,房間裏還裝上了空調。陳玲今年剛來常州,在一家電子企業工作,對現在的居住條件,她挺滿意。 離南湖家苑不遠,建築隊伍正緊張施工,一座座現代氣息的歐式樓房已拔地而起。這裡是金澤家園項目現場,總投資8億元、建築面積20余萬平方米,可建4000套住房。

  常州是中國率先對保障房進行探索的城市之一。通過建設、收購等方式,目前該市已籌集到保障房10500套,同時該市的工業園區還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11400余間公租房。

  南京大學不動産研究中心主任高波教授告訴記者,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難以實現“買房夢”,而住房保障政策覆蓋範圍較小,使得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人員、城市“夾心層”等弱勢人群的住房困難問題更加突出。

  社科院發佈的《中國房地産藍皮書(2010)》顯示,2009年全國商品住宅平均價格同比增長25.1%,遠遠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的增長速度。

  高波説,從“膠囊公寓”“集裝箱公寓”的走紅;從房價帖子在各大網絡論壇上的置頂,到住房空置率、閒置地塊等屢屢佔去媒體頭條,這些事件背後,潛藏著中國人對保障房的巨大期盼。

  中國在今年年初設定了58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任務。為了解決地方投入問題,國家還在8月初允許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北京、天津、重慶等28個城市成為試點城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表示,要切實增加住房有效供給,鞏固調控的初步成果。逐步形成梯度消費的住房模式。使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按照江蘇7月出臺的《關於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公租房初次承租期一般為3-5年,初次承租期滿後,承租人符合保障條件的可以繼續承租。

  常州市市長王偉成説:“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這一規定就相當於給了新就業人員8-10年的奮鬥期,緩解這個階段他們的住房壓力。”(新華網 顧燁 曹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