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 >
“國際國內形勢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4日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時作如上表述。
溫家寶同時表示,經濟增速略為放緩,很大程度上是主動調控結果,沒有超出預期。他重申,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外界解讀稱,溫家寶的表態給出了清晰的政策指引,即貨幣政策不會放鬆。同時,考慮到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財政政策未來將更加給力。一方面,積極參與供給管理,政策抗通脹,另一方面,引導資金流向、支持擴大內需、助力經濟轉型。
樂觀
中國經濟朝著預期方向發展
“目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加大。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增大,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上升。這些表明了世界經濟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溫家寶在論壇上如此點評世界經濟形勢。
溫家寶説,內需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立足內需是大國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相信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對於眼下的經濟形勢,溫家寶的判斷是“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6%,貿易順差減少17.6%,內需的作用增大;城鎮新增就業655萬人,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重要商品市場供應得到較好保障;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居民收入穩步提高,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二季度後經濟增速略為放緩,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沒有超出預期。”
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華中煒表示,溫總理強調了內需,而在內需中又著重強調了要增強消費需求拉動力。從依靠投資和出口驅動經濟增長到著力提高消費和服務業的拉動作用,經濟的增速可能會略微放緩一些,但對於民眾的福利改進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總體仍十分穩定,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漸強,對海外複雜因素的應對能力增強,貨幣政策也將因此保持穩定,未來更多還是以微調為主。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認為,中國所面臨的經濟狀況和問題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市場不應預期中國很快地反轉或放鬆政策以應對全球市場動蕩。但是,如果歐美經濟大幅下滑造成了中國出口暴跌,並且如果國內生産和投資急劇放緩,政策則可能會放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進一步表示,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但10月份以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三季度宏觀數據出爐後形勢可能會進一步明朗,如果經濟增速下滑超出預期,則不排除出現政策變動的可能。
穩健
貨幣政策不會放鬆
在達沃斯論壇上,溫家寶重申,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這一表態增強了貨幣政策不會放鬆的預期。
溫家寶表示,根據形勢變化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切實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係,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溫家寶的講話暗示了內地貨幣政策不會放鬆。
在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徐小慶看來,貨幣政策年內“變臉”已無望。從歷史經驗來看,中秋節和國慶節往往是政策變臉的最敏感時期,但8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年內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反而在下降。
徐小慶分析説,一方面,CPI同比年內回落至5%以下難度較大,基於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水平,CPI同比需要回落至4.5%左右才具備放鬆基礎;其次,經濟雖然回落但內需相對於外需更加穩定,這與2008年情況有所不同。
“現在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比較大,經濟增速還是比較快,這個時候只能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名義上是穩健。經濟增速的回落比預期的要慢,如果不收緊,通脹壓力還是比較大。”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論壇上表示,對國內形勢而言,溫和的通脹壓力將長期存在。他認為,目前流動性的控制已經取得很大進步,過剩的流動性將逐步得到控,但是解決負利率的問題是關鍵。
“貨幣政策組合應當在價格型工具和數量型工具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過分單一地依賴數量型工具。如何在價格工具和數量工具之間保持平衡,通過適當的政策組合來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維持金融體系流動性的相對平穩、避免出現大起大落,應當是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操作的重要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
“政府還是比較擔心通貨膨脹,政策短期內不會放鬆。”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不過,他比較擔心外部環境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比如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衰退。
積極
財政政策更加給力
“溫總理的話,有深度的分析在裏邊。中國存在很多問題,應該通過財政政策去引導結構調整,創造有效需求。比如投資新興産業研發,推動其發展,比如升級産能過剩行業。”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説。
“宏觀政策會立足於推動經濟轉型,強調推動由投資主導的增長轉向由消費、服務、創新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巴曙松説。
他認為,財政政策應當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在支出總量上可以加大力度,並積極引導消費和結構調整。要積極運用財政工具來促進內需的擴張,加快服務業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經濟的轉型。同時,也可以在進一步明確保障房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定向支持保障房建設。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簡單地拉動社會總需求,而是一種積極的結構性財政政策。以前的積極財政政策在總量擴大上做文章,而積極的結構性財政政策主要在結構調整上做文章。這種結構性的財政政策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通過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結構、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通過財政支出結構自身的調整達到預期的目標。
劉尚希説,就溫總理提出的擴大內需戰略而言“財政政策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通過擴大公共消費拉動私人消費,提升國民消費率”。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後支出方面,應更加注重效率。收入方面,結構性減稅還存在較大空間。
楊志勇説,目前至少在增值稅、消費稅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減稅空間,比如將增值稅稅率稍微下調一點,在減稅的同時還有助於減少增值稅擴圍的壓力。
對於備受關注的通脹形勢,在劉尚希看來,眼下面臨的是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這主要是供給的問題,是結構在變化調整中出現的問題,財政政策在這方面可以説大有用武之地。